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2015年全国高考地理学科考纲解读及备考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2015年全国高考地理学科考纲解读及备考策略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 钧

广西2015年高考将首次使用课标卷,与2014年使用的高考大纲卷相比较,课标卷的地理试题,其命题与备考所依据的考纲不同,试题结构、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及考题特点等都有一定的变化。因此,教师研究《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和近年高考试题,对正确把握2015年高考的方向,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备考成效至关重要。

一、考纲解读

考纲与2014年的课标版考纲几乎没有变化,但与广西2014年使用的大纲版考纲却有着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试卷结构有着明显的变化

与2014年考纲相比,2015年考纲文科综合科的试卷结构明显不同,主要差异在于:

1.Ⅱ卷中,地理学科和历史学科设置了必考题和选考题两个部分,地理学科选考题由“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3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设1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考生选择其中1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2.Ⅱ卷的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具体说来,2014年高考文综Ⅱ卷有1题为三门学科综合的综合题,体现了三门学科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的考试目标。

在2015年的考题中,类似的题目将不再出现,文综三门学科试题的分割非常明确,过去考生出现审题不清的现象将不会出现。除了以上两点,考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形式,各学科所占的分值、试题的题型、内容的排列基本上没有变化,尤其是Ⅰ卷,其结构与以往完全一样。

(二)考纲对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2014年考纲体现的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而2015年的考纲则从学科的角度比较具体地明确了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二者的相同点是考核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项能力,考查的目标一致,并且通过表格分三个高低不同水平的层次来具体描述考核的要求。不同的是,在2014年的考纲中,第三个层次中“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的要求,在2015年的考纲中没有出现,主要的变化是在呈现的形式上更为具体,更易于考生理解和把握,而注重四项能力的考查目标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加强。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的变化

在2014年考纲中所列出的主要考试内容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4个部分。2015年考纲所列内容则由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共同组成。必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地理Ⅰ)、人文地理(地理Ⅱ)、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Ⅲ)以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其中的前面三个部分对应的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必修地理1、必修地理2、必修地理3的内容,第四部分主要由初中阶段地理教材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几大部分组成。选考内容包括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虽然近两年的考试内容呈现的知识框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内容细节方面大同小异,如自然地理(地理Ⅰ)、人文地理(地理Ⅱ),其内容与2014年考纲中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对应,变化并不大。

主要的变化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2015年考纲不再详细列举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考试内容,而是强调地球与地图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必要载体,因此,考试必然涉及。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部分的地理知识,在2015年的考纲中虽然没有详细列出,但是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并没有改变。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地球和地图的知识成为考点;而区域地理的知识则作为试题的载体出现,直接作为考点出现的情况不多。第二,与2014年考纲相比较,2015年考纲变化比较大的是第三部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绝大部分是新增加的,核心是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体现了高考对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也是近年来新课标地理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

从总体上来看,与2014年考纲相比较,2015年的新课标考纲仍然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试题主要考查的仍然是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近年来高考课标卷的几个重要特点

对比近年来课标卷文综地理试卷与大纲版文综地理试卷,我们可以得出几个对考试影响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课标Ⅱ卷的题目量更大

在大纲版的文综考试Ⅱ卷中,地理非选题近年来一般是5—6道小题,而课标卷2013年、2014年均为7道必考题和1道选考题,2012年为6道必考题和1道选考题,题目量明显比大纲版的试题要多,由于考试时间不变,因此考试的难度增加了。

(二)课标Ⅱ卷非选题赋分值减少

试题量的增大,导致每道题的赋分值明显减少,而赋分的减少对高考的评卷和评分细则的制订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过去每个给分点一般为2分,赋分值减少后,每个给分点的分值也会相应地减少,对于以分值决定答题详略的考生来说,答题的思路和策略是不一样的。

(三)试题中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

近年的课标卷中,常常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2014年课标Ⅰ卷第37(3)题,“在甲地或乙地附近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该题可以答赞成,也可以答反对,只要阐述清楚理由即可。类似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近来已经多次出现,体现了新课标高考注重考查考生思维过程的理念。

(四)课标Ⅱ卷中的必考题与大纲版Ⅱ卷相比较,更注重自然地理内容的考查

下表是对近3年来课标Ⅱ卷必考题和大纲版Ⅱ卷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占分值的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不难发现,近年来,大纲版Ⅱ卷对人文地理的考查远远多于对自然地理的考查,考查的内容集中在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而课标卷的非选题,内容相对稳定,自然地理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大。这一趋势要求我们在高考备考中要及时调整备考策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考试。

(五)运用地理相关知识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近年来,大纲卷考查生产内容、生活内容的试题逐渐增多。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课标卷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和突出。

三、备考建议

(一)备考大纲卷的许多方法依然有效

从对考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纲版考纲和新课标考纲其考查的目标和能力是一致的,因此,在过去多年备考大纲卷考试中积累下来的许多方法和经验依然有效。例如,抓实基础,强化主干知识的备考思路仍然实用。课标卷同样受题目量和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覆盖所有的知识点,通过主干知识考查考生的能力是必然的选择。因为新课标的高考其主干知识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在备考中应该注意研读近年来课标卷的试题,从中提炼出主干知识。高考试题变化最大的是情境,变化最小的是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备考的重点。我们可以通过构建答题模式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同一类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这一方法在新课标高考备考中同样重要。

(二)加强选考题的备考工作

选考题为3选1,全面复习涵盖的内容比较多,知识要点也很多,但分数只有10分,因此,抓好这部分知识的备考尤其重要。备考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复习时间的长短选择适当的板块进行复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侧重突破其中的某一个模块,对于学习能力强且复习时间充足的学生,可以全面复习三个模块的知识。在平时的测试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摸拟选做题训练,避免在考试中出现误选或多选的情况。

(三)必修地理3的复习要注重方法的提炼和学科思维的培养

考纲中必修地理3的内容是新课标与旧大纲内容相差最大的地方,因此,在课标卷的考题中出现得比较多,考生在备考时不能单纯地记忆这部分内容,而要学会灵活运用。高中地理必修3是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学习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能力。不同版本教材使用的案例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复习时不应该只关注教材案例中出现的知识,而应当强调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揭示方法背后所隐藏的地理学科思想。

(四)加强自然地理的复习投入

近年来由于大纲Ⅱ卷中人文地理内容所占的分值很重,因此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人文地理这部分内容,尤其是对三大区位因素的复习。在2015年的高考备考中,我们应该注意加强自然地理的复习投入,尤其是加强“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一内容的复习,加强对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梳理,强调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五)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注重地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考查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中生产和生活现象的内容比较多,在大纲卷的考题中也常常出现。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学会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该养成留意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习惯,而教师在平时的测试中也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这方面的题目给学生练习。对于近年来课标卷中出现的开放性试题,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应该有所体现,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答题指导。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