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学校“躲验收”折射教育投入困境
杂志文章正文
学校“躲验收”折射教育投入困境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5        返回列表

杜宏学

近日,多名学生家长和市民反映,1月中旬,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接受“教育强区”省级督导验收,一些受检学校各出“奇招”:有的小学为让班级人数达标,组织数百名“超编”学生冒雨外出“参观”;有的学校临时组织学生外出看电影;有的学校或紧急调整课时表,或突击装饰美化校园等。(1月21日 《京华时报》)

为了验收达标就让超编的学生外出看电影,无疑侵犯了部分学生的基本学习权利,弄虚作假更是背离了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所有这些,都必须及时纠正,但该事件所折射的,更多的还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不均衡这一现实困境。

媒体曾用“全区达标可奖2500万 不切实际引来歪招”这样的标题揭露该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说起来,2500万的奖补确实令人心动,若用于校舍扩建,至少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大班额”,而问题恰恰就在这里——为何只有通过验收才能获得奖补?具备“迎检”资格的学校尚且存在这么多问题,那些在督导检查之外的地方和学校,岂不是问题更多?

“教育创强”,本意在于促进学校提升质量,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区域、校际间的办学条件(包括软硬件建设)存在巨大差距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注定了彼此的起点不一样,如果都用一个标准来要求学校,只顾打“发令枪”,不顾“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谁最先冲到终点就给谁发奖补,既不切合实际,也有失公平。

督导检查的目的,除了奖励先进、鞭策落后,更重要的还是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学校的“脸面”更好看、能给自己的政绩增添一笔。如果地方行政部门能够正视教育资源远未实现均衡这一事实,或许就不会搞出这么多“锦上添花”之举了。对照当前的教育投入,“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紧迫。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理应是“通不过验收者”更应得到资金支持,这与家庭贫困学生可优先得到奖学金是一样的,既是体现教育公平之举,也是政府所应承担的职责。

曾几何时,“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很难做到。据南方网公布的数据,哪怕是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2012年全省教育支出只占该省GDP比重的2?郾57%,比国家规定的4%足足少了800亿元,而同样的指标,该省2013年的计划也仅为2?郾7%!这一寒酸的数字,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学校屡出“奇招”背后的苦衷。

教育公平需要考虑“程序性正义”,也需要考虑“补偿性正义”。面对当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各地、各校不应遮遮掩掩、弄虚作假。使用虚假手段应付检查,最终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开诚布公地把问题摆出来,调整不合理的奖补政策,修改不合理的评估标准,把该补齐的短板补齐,才是打造“教育强区”的务实之举。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