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2015年全国高考政治学科考纲解读及备考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2015年全国高考政治学科考纲解读及备考策略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0        返回列表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蒋 楠

一、《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考纲)解读

依据考纲,近几年高考全国课标卷政治试题的结构相对稳定,表现为:题型方面,选择题一共12道题,非选择题一共5道小题;知识内容方面,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四个知识板块的分值比重是30∶30∶24∶16。主观题涉及四门学科的综合,一般情况下,第38题为《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综合,第39题为《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综合。

(一)考试内容相对稳定

近几年,考纲中的政治学科变化不大,2015年高考政治知识考点一共有251个,其中经济生活考点81个,生活与哲学考点79个,政治生活考点51个,文化生活考点40个。此外,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总体来看,考纲公布的考点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

(二)能力要求较为稳定

培养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捧,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考纲要求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而近五年的试题基本上是考查这四种能力,并且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三)考核内容选材广泛,关注时事

试题材料涉及文字、图表、诗词、漫画、古文,反映近年来发生的重大时事及热点问题,关注民生及国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高考命题的目的、性质、要求、内容和指导思想具有稳定性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从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衡量,择优录取。高考试题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强调对政治、经济和哲学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高考既反映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又注重从多层次多角度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的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不变,题型相对稳定,试题中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的分布比例是7∶2∶1。

二、2015年备考策略

目前,高考备考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政治学科的备考指导思想是构建知识网络,强化基础知识;注重能力培养,明确时事重点;研究高考真题,训练答题技巧。

(一)立足课本,吃透教材,夯实基础

1.考纲是依据,教材是根本,正确处理考纲与教材的关系

2015年考纲所列的考试内容,以现行高中教材章节中的黑体字标题为单位,个别以框题内容或章节为单位,复习时要充分把握考纲提到的内容,按照考纲进行系统的复习。但是考纲毕竟不是课本,考纲所列的考试范围要点并没有对考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因此,我们要处理好“纲”与“本”的关系,做到既抓“纲”又务“本”。考纲是高考命题的方向,我们必须根据大纲,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既要全面复习课本知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以应对试题的变化,又要在后期复习时回归课本,把每一课的知识点按照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2.夯实基础,以本为本,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考查的知识点大多数是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2015年高考政治学科考查的知识点一共有251个,我们围绕这些考点进行综合训练时,必须回归课本,弄清楚高考的基础点、能力点,挖掘提高点和突破点,有层次、有针对地进行复习,防止遗漏知识点,杜绝出现知识盲点。

3.构建知识体系,把握答题模式

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和框架结构,进行优化组合,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进行梳理,结合热点专题开展复习,厘清知识要点,做到灵活运用。以企业取得成功的经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竞争中求生存)为例,从教材出发,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绿色、低碳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转变营销方式;调整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调整经营方向,如拓展海外市场、跨国经营、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等。第二,企业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在科技、管理、创新、产品质量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三,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除了课本上的这三点,我们还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技能和素质;二是实施兼并策略,强强联合后形成规模经营;三是实行“走出去”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利用世贸组织规则,解决贸易摩擦问题,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将知识点构建成为一个知识体系,无论试题如何变化,考生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4.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冲刺阶段的复习重点是把知识点融会贯通,将零碎的知识形成体系,用知识成片、知识成网、知识成体系的模式进行复习。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复习方法。

(1)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复习方法。方法一:教师可以按照理论和人类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进行复习,将课文分为基本理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对外经济关系(超越国家界线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几个部分,然后介绍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二:教师可以围绕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提高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析。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资源配置方式有计划与市场两个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搞好国家宏观调控,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三种发展动力,提高经济效益。方法三:从主体方面进行复习。①从国家主体方面进行思考,包括:四个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我国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及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等。②从企业主体方面进行思考,包括:企业的含义、地位、作用、形式;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市场交易的原则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的维权机构,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等;劳动者主体,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复习方法。方法一:从试题特点来看,我们一般采取主体复习法,即政府、政党、人大、公民、人大代表、主权国家,复习时从每一个主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全面准确地把握知识点。方法二:中心复习法,以国家为核心,把课本的知识点串起来复习。方法三:主线复习法,政治常识有很多条主线贯穿全书,比如:民主主线(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政策等);经济主线(政治的基础是经济,所有的政治制度都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都是为我国的国家利益服务,落脚点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级性主线(任何政治现象都有阶级性的);历史主线,(任何政治现象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最后是全面的、辩证的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等。

(3)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复习方法。文化生活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显得有些“乱”,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复习。第一,从文化生活的整体内容来看,首先要明确内容设置的理由,即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整体框架的统领下分析和研究具体内容,不断加深理解,提升能力。第二,围绕文化的作用是文化生活的主线和核心这一内容进行复习:第一单元是文化对社会、对民族的作用,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对人的作用;第二单元是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如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作用,文化交流传播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作用,外来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的作用;第三单元是中华文化的作用,民族精神的作用;第四单元是坚持文化指导思想一元化的作用,发展大众文化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第三,把握重点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复习重点知识。第四,从规范答题方面进行复习。

(4)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复习方法。从理论上把握知识容易,但要获得高分很难,因为知识点较为固定,试题较为灵活,考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不易得分。为此,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复习。方法一:按照课本章节进行复习。方法二: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价值观这四部分内容来复习。方法三: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角度来复习。方法四:列出不同的哲学观点,按照原理、方法论、反对什么、重大时事四个方面来复习。方法五:通过选择一些富有哲理的古诗词、漫画、名言警句等来复习。

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习,是为了让学生有新鲜感,保持学习的热情,目的是让学生在全面系统地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从而取得好成绩。

5.善于总结,把握易错知识点

2014年全国课标Ⅱ卷政治试题有11道四选二的组合式选择题,其中第12、16、17、18、19、20、21、22、23题均有两个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考生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不需要看任何材料就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而考生的基础知识不牢是拉开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考生要认真复习易错知识点。

(二)研究高考试题,突出重点知识,提升应变能力

1.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把握命题特点,做到学与考相结合

我们从近三年全国课标Ⅱ卷政治试题可以看出如下命题特点:第一,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考生掌握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获得高分就不难。第二,主观题考查经济生活的试题难度较大,既要求考生全面掌握课本知识,又要求灵活分析试题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而哲学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这部分内容的试题设问虽然明确,但是要有较高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高分不容易。第三,突出考查课本重、难点知识。

2.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研究近五年的高考试题,便于考生更好地把握考试方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下面是近五年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及考试内容。

(1)《经济生活》。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第二、三、四单元,包括:个人就业、企业经营、政府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党和国家的宏观政策(综合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产品质量、经济增长方式、效率与公平问题等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对外开放。近五年考查过的知识主要有消费问题、企业的兼并重组、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和意义、收入分配(从存在的问题和措施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企业成功的经验、城镇化的作用、贯彻科学发展观、消费的特点及作用。试题综合性较强,一般以表格题、图形题和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考查是什么并说明这样做的原因,或者如何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2015年高考注意国家宏观调控在解决经济问题中的作用,重点把握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影响价格的因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财政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地位作用、生产与消费关系、国际经济合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等。

(2)《政治生活》。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第二、三单元,设问主体明确,政府和人大、人大代表是高频考点。考过的主观题有政府的责任和职能、政府宗旨、原则以及行政问责的意义、人大代表和人大的职权及其作用、人大代表等。2015年要注意党的领导、国际关系、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依法治国、民族团结、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继续关注人大和政府,特别是政府的职能、责任、权力的行使与监督等考点。

(3)《文化生活》。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第一、二单元,比如:保护文化遗产;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作用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交流;科技在传承中医药文化中的作用;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设问方式既有为什么又有怎么办。2015年高考考生要注意结合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举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热点,注意文化与综合国力、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

(4)《生活与哲学》。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第二、三、四单元,其中辩证法这一内容相对较多,意识问题、认识问题、价值观问题、矛盾问题作为高频考点几乎每年都出现在客观题中。其余知识点包括: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联系,内外因,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辩证否定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观,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理想、实践、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价值等。设问方式一般是“运用××原理分析××问题”。2015年高考考生要注意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科学实验、发展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创新意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意识的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等内容。

3.明确时事重点,关注现实、民生和人生

政治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性的学科,高考政治试题特别关注现实、民生和人生,绝不回避热点,2015年高考考生要注意以下时事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改革开放35周年、海上丝绸之路、农业一号文件、经济转型升级、生态环保、扩大内需、新兴产业发展、农业问题、社会公平等。

(三)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的培养

1.客观题的判断与选择能力

(1)提升审材料和题干的能力。一是审题型,要明确是单项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还是正向选择题、逆向选择题;二是审题意,明确试题的指向性,不可断章取义;三是审范围,即试题属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的哪一个范畴;四是抓关键词,如范围关键词、内容关键词、形容词关键词、动词关键词等。

(2)提升审题肢的能力。一是采用排除法,先排除本身有错误的选项,然后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二是采取直接选择法,即从题干和选择项中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三是用代入法,即把选项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最佳的答案;四是用肯定法,即肯定本身无误并与题干要求相关的选项,如果还剩下两个相近的选项,就采用比较法选出最合题意的一项;五是采用求证法,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说明正、误之理由,确保答案正确;六是采用排除法,如果题干与题肢属于因果关系,那么就要弄清楚谁是因、谁是果,有无因果,无因果者排除,因果关系颠倒者排除,同义反复或者题目意思重复的排除。

2.主观题的判断与答题能力

(1)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一是无法很好地分析材料和设问,搞不清楚解题的方向,盲目动笔,思维出现严重的偏差;二是不明确设问主体、活动及结果等信息,导致答题思路不清、方向不明;三是不懂抓题目材料的关键信息,也不懂与所学的知识对应起来;四是答案组织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不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角度,或者微观、宏观的角度组织答案;五是分析不够深入,不懂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和解答。

(2)提升主观题的答题能力。第一,加强审题,主观题的审题一定要先审问题,再审材料,这样有利于带着问题审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审问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审材料,二审范围,三审主体,四审角度,五审对象。试题材料的呈现方式有诗词、著作、漫画、图表等;试题范围包括三个方面即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主体即国家、企业、政府、党、公民、消费者、经营者等;审题的角度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对象就是要说清楚的问题。第二,对学生加强答题方法的指导。不同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方法,题型一般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类,而每一类试题的答题方法都不一样。通常原因试题一般可以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来回答,必要性是“存在的问题、事物本身属性或规律的客观要求”,重要性即“作用、影响或意义”,从问题、要求、作用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然后整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如果设问中有指向明确的“行为人”,考生在答题时还应当补充“这是‘行为人’职责”。比如提问“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就业问题”,设问中的“行为人”即党和国家,答题时除了回答“必要性”“重要性”,还应当补充:党这么做是由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决定的;国家这么做是由国家的性质、国家机关职能、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决定的。

(四)强化训练和测试,加强辅导和讲评

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能力的形成体现在平时的练习中,因此,考生要加强训练,只有不断练习才能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笔者建议教师:每个星期对学生进行一次练习或测试;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加强辅导,直至他们真正掌握基本知识点;对试卷进行筛选,将重点时事或新颖的试题进行整理后再发给学生进行练习;反复训练重难点知识,查缺补漏;重视试卷讲评,多角度分析试题,力求举一反三。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