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培养目标解读
杂志文章正文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培养目标解读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9        返回列表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马 劲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以下简称桂林十八中)的前身是桂林地区高中,创建于1981年,于2003年通过自治区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在3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历任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近年来,我们对学校的发展进行了更深度的思考,不断深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内涵。我们认为,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就是要培养具有“民族情怀、朴实作风、国际视野、大家风范”的现代化领军人才,这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民族情怀

广西是多民族地区,各民族长期混居交融,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也使广西成为具有多元意识和包容心态的开放地区。因此,我们认为,作为八桂学子,首先应具有民族情怀,具体体现在:一是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其精髓在于自强不息;二是要对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影视娱乐等日常文化知识,文学宗教等精神文化知识,城市村落与物产等物质知识)进行传承与发展。

桂林十八中原为桂林地区高中,建校伊始就开始招收桂林所辖县的学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桂北地区人数比较多的壮族、苗族、瑶族、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他们与汉族学生共同在学校里生活、成长,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资源。我校利用地域特色和传统优势,打造桂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从学校环境、课程设置和学校活动上都做了精心的策划和安排。

首先,我们利用学校板报宣传少数民族文化知识,还将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展示在学校足球场的围墙上,以打造民族文化氛围。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校开设了“桂北民族”校本课程,每年招收一个少数民族班,定期让各民族学生穿上本民族的服饰,讲述本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开设“桂林地方名人志”“剪纸艺术探究”“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桂林山水导游词”“民族体育运动”“民族学生心理辅导”等多门选修课程,让学生接受多形式的民族和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把钢笔书法列入必修课程,将书法作为学生每天必做的作业,语文组还开展国学研究。在活动方面,学校每年召开春季运动会暨民族体育运动会,将高杆抛绣球、背篓接绣球、竹竿舞、板鞋竞技等五个少数民族传统运动项目作为固定比赛项目,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其乐融融。此外,学校每年的国庆晚会和迎新晚会都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娱活动。

通过以上课程和活动,我们试图让学生能耳濡目染民族文化,学习民族文化,体验民族文化,进而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让学生尽可能全面了解我们这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的多元文化知识,培养开阔的视野,进而为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形成世界意识奠定基础。同时,学校还教育学生消除歧视、偏见、自卑等消极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会以尊重和包容的心态面对多元化的世界与社会。

朴实作风

朴就是质朴;实就是实在、诚实可信,脚踏实地。《老子》曾言:“朴散则为器”,意即事物一旦远离“朴”就会成为工具,人如远离“朴”也难免会成为追名逐利之工具。教育的初心是为了培养健康而幸福的人,而非异化为这个时代的工具,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温暖的生命,而非追名逐利的工具。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教育师生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做人要朴实,对人要真诚。孔子云:“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意思是:言辞忠信,行为朴实诚敬,即使在蛮夷之地也能畅通无阻;若不然,即使在文明开化之所也无立身之地。根据自身特点,我校提出了“构建场域,引领提高,自我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本校特点的德育模式。围绕这四个方面从组织机构、师德师风、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家长学校、社区环境等诸多方面构建学校德育场域,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德育。如: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感;与桂林市七星区敬老院建立联系,每周安排一次敬老院慰问活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美德;在桂林燕京漓泉啤酒集团和香港溢达纺织(桂林)公司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将来担当重任的意识;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完善及自我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获得了许多荣誉。面对成绩,我们更应保持一种虚怀若谷的气度。老子说:“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意即当一个人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的地位,心胸就会像空空的川谷一样豁达能容,甘愿做天下的川谷,人就会回归自然本初的纯真状态,保持质朴诚实守信之品。为此,我们提出了“大气才能成大器”的观点,教育学生要有豁达宽广的胸怀,欲求知先做人,与人为善,坚持原则但不斤斤计较,守大礼但不拘小节,这样才能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二是做学问要朴实。在教学上,学校根据我校师生特点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提出了“三效”教学,即“有效课堂、有效命题、有效检测”。“有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是“激思、善训、促研、提升”。“激思”就是教师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学会将老师的思路与自身知识结构结合起来,转化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善训”就是选择合理有效的练习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促研”就是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师生、生生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学习等方式,提高整体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有效命题”是针对部分教师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而随意采用一些学习资料对学生进行训练,缺乏专业训练和技能指导的问题而提出的,我们对教师提出命题要求,采用双向细目表、落实每次考查的重难点等方式,以求每套试题都能为学生夯实基础和提升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效检测”的目的就是通过检测及时告知学生学习结果,让师生更多地关注过程、注重反馈,以便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事实证明,“三效”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发展。

在教师发展上,我们对教师提出“八个一”工程,即①上一节研究课;②命一套精品试题;③收一个“徒弟”或拜一个“文化师傅”;④指导一个“学困生”或优秀生;⑤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⑥承担或参与一个课题研究;⑦写一个典型“个案”(教学反思或论文);⑧开发一门校本课程或研究性学习专题,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青年教师开展“一三六九”工程,即为每一个新三届教师配备了导师团队(两个教学导师和一个班主任导师),要求“一年入门,三年出师,六年成为骨干,九年成为学科带头人”,极大地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另外,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吸收中层以上干部、教研组长、特级教师以及市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定期进行学术研讨;利用高校优势,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建立了教育联盟,聘请国家督学孙杰远教授等教育专家到校讲学,定期为教师培训,每年轮训一批教师,计划三年轮训全体教师。此外,我们还经常选送教师外出学习,以多种形式开拓教师的视野。2013年至今,我校共派出50多人次到深圳、长沙、常州、上海、南京等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做法,选派100多人次到全区各地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交流,有30多所学校或教科研单位到我校听课及参观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国际视野

在立足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生放眼世界,具备国际视野。放眼世界,不仅是学习别国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虚怀若谷,汲取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精华,有放眼世界的豪气,有敢于亮剑的骨气,有报效祖国的志气,这样才是真正具备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人才,这也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及全区教育发展大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我区首批获国家外专局批准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的中学,我校常年聘用外籍教师上英语课。此外,学校多年来持续开设“渴望星期五”讲座,聘请了耶鲁大学、澳洲国立大学预科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教授来校作讲座;组织学生赴马来西亚参加华语学生英文辩论赛;邀请英超利物浦足球教练来校指导学生;接待韩国教师来校访问交流等。2013年,我校与教育部下属的国家基金委东方国际交流中心合作,与美国、澳洲国立大学建立了密切联系,为学校和学生对外交流提供了方便,并组织开展中韩、中美学生交流活动,促进了各国学生的理解和沟通,为开拓本校学生视野、汲取世界各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架起了桥梁。2014年暑假,我校与美国德州正修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了“中美文化夏令营”活动,将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交融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还计划引入“模拟联合国”和“海牙国际法庭”等项目,让学生借此了解诸如乌克兰、苏格兰等国家和民族问题以及各国对此所持的不同观点与态度,让学生得到更多关注与思考国际时事的机会,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多元意识。学生通过学校搭建的国际化平台,博采众长,既拓展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又提高了综合素质,为形成“大家风范”奠定了基础。

大家风范

如何拥有大家风范?一是要让学生成为知礼大气之人。公民修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标志之一,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在学业上出类拔萃,更要在修养上成为表率。因此,我校邀请专家定期为学生上礼仪教育课程,从不同社交场合的仪容仪表、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以及出国礼仪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让学生学会在真诚、敬人、理解、礼让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摒弃不文明的言行。

二是要让学生成为博学多才之人。术业有专攻,但也要博采众长。为了给学生营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氛围,学校阅览室每年都订阅了几百种杂志,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网络和电视,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如今,学生了解世界的渠道愈来愈多,我们希望师生通过学校搭建的平台、营造的气氛而成为博家、杂家,既能通晓天文地理,又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书卷气息。

三是要让学生成为坚韧果敢之人。健康、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在今后人生道路上应对各种困难的必备法宝。为了让学生成为坚韧果敢之人,我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聘请心理教育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持续开展“渴望星期五”系列讲座,邀请专家、名师为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开展“鹰巢之恋”活动,让刚毕业升入大学的学长们回校为学弟学妹们介绍大学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是要让学生成为境界高远之人。我们会以持续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做好自我发展规划,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指导充分认识自己,从而明确目标与追求,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奋发努力,自觉奋进、自我塑造、自主发展,认真对待每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

有了科学理念目标的引领、高素质教师的护航、有效工作模式的助推,桂林十八中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近三年来,我校高考一本率每年都保持在65%以上,近三年考上清华、北大总人数接近25人;获得2013年桂林市普通高中质量管理奖、2013年桂林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桂林市中小学足球赛高中组冠军、2014年桂林市中学生篮球赛第二名等荣誉。学校正逐渐成为一所具有特色的民族化、国际化优秀中学。

历史的车轮辗过,留下前辈们创业的印迹;时代的洪流向前,引领学校新的未来。我们将在课改中提升品质,在发展中开创特色,御使长风,无畏前行!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