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课改追梦精彩纷呈——广西第四届合作课堂展示暨2014年度合作课堂文化节撷英
杂志文章正文
课改追梦精彩纷呈——广西第四届合作课堂展示暨2014年度合作课堂文化节撷英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4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白聪敏

1月8日至9日,由广西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西教育杂志社、漓江出版社、崇左市大新县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广西第四届合作课堂展示暨2014年度合作课堂文化节在崇左市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成功举行。本届活动是继第一届南宁隆安合作课堂精彩展示、第二届河池金城江合作课堂精彩展示、第三届南宁合作课堂精彩展示暨合作课堂文化节之后的第四届合作课堂文化活动盛事。广西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农克忠、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书记唐德海、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周克依、广西教育杂志社副社长黄永和、崇左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黄创新、大新县教育局副局长零学华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梧州岑溪市教育局、崇左市各县(区)中学及合作课堂项目学校等60多家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及学科教师等4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合作课堂教改项目由广西英才心理教育团队原创,目前已经集结了区内40多所项目学校。本届合作课堂精彩展示暨2014年度合作课堂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成果丰硕。除了项目学校精彩的多学科课堂教学成果展示、初中各学科优质现场课展示、小学各学科优质录像课片段展播,还有教学改革高峰论坛上众多专家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演说,校长论坛上校长们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分享,合作课堂小组秀及成长故事会中师生们精彩纷呈的小品、情景剧、诗朗诵、成长故事……一个诞生于本土的课改项目,在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的专家团队的推动下,将来自我区许多市县的一群矢志于课改的教育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历经六年探索,依然坚定地走在课改的追梦路上。

扎实的课堂:课改成果令人神清气爽

8日上午,记者走进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浏览了19所项目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课改花絮与成果的展板,之后便走进初中优质现场课的课堂,聚焦合作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

这是一节七年级语文新授课,执教教师兰敏来自南宁市江南区五一中路学校。

没有课前寒暄,上课时间一到,兰老师便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打开课件,眼前的学生就像是她通常所带的孩子。课件出示了一组16幅头像,显示的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是谁呢?”兰老师用激光笔依次指点,让学生集体猜答头像人物的名字。最后,激光笔指向头像被覆盖的一格,“猜猜他(她)是谁”?她眨眨眼睛,笑眯眯地看着全体学生,并从学生五花八门的猜测中最终抓取一个“刘胡兰”的名字,告诉学生:“她是个女性,她的名字中也有一个‘兰’字,但不是刘胡兰,而是——”“花木兰!”学生很快反应过来,并响亮作答。

兰老师以“猜人游戏”导入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简单的猜人活动中迅速兴奋起来,从而顺利进入《木兰诗》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开篇,一扫展示课的做作,直切主题,令人“神清气爽”。《木兰诗》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为主题的作品,旨在用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来表现人物的美好情操。

这堂课,兰老师运用了合作课堂的教学模式,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在课前交给学生人手一份导学案。导学案的任务有三:一是直接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让学生心中有数;二是以“知识锦囊”的方式呈现与本课相关的文学知识、背景知识、修辞知识,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搭桥铺路;三是设计“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品一品”“写一写,练一练”三个学习过程,以题目的形式引导学生疏通文字、文意、文法,体会并交流“你最欣赏木兰哪些美好品德”,并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一段话。现场课教学遵循合作课堂理念,不再展示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知识,而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议与品、画与写、展示与叙说上,同时将知识检测穿插在学生品读、品议、品说的过程中。

课堂上,教师先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文本中寻找、提炼、品读英雄人物花木兰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小组展示、质疑补充的形式增进学生的组间合作,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写一写他(她)的优秀品质。学生品读到的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有勇敢、孝顺、勤劳、淡泊名利、不慕富贵等;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有流落孤岛却乐观、坚强的鲁滨逊,有我国古代圣贤孔子,还有“我的妈妈”——这个视“我的妈妈”为英雄的画作,将身着民族服装的妈妈画得十分美丽,牢牢地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兰老师自然不会漏掉这个细节,在接下来的小组展示环节,当男孩手举“我的妈妈”画像,女孩娓娓叙述妈妈的事迹时,全场静默,安静地倾听。虽然坐在后排的我们并不能完全听清楚这位女生具体说了些什么,但透过她眼中闪烁的泪花和肃穆的神情,我们和她的同学一样,已被彻底地感动,不由得热烈地鼓掌。英雄,原来并不只是镌刻在书本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自主地去发现身边的英雄,并将这些英雄的品质用文字的形式流畅地表达出来。一课一得,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悄然融入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生品位和审美能力,这正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高妙所在。

这堂课,感动了现场听课的教师,也让专家们喜不自禁,连连感叹“好课”。“好课”之好,主要体现在:这堂课,从头到尾,满满的都是学生的声音,琅琅的读书声、活跃的学科思维、独到的审美感悟、可爱的个性化发言,学生在有效合作的课堂上突显个性、成熟自信;而悄然立于其间、落落大方的教师,始终都是少言寡语,只是那溢于言表的欣赏姿态已将她的教学自信展露无遗,“注意,这里(‘壮士十年归’)的‘归’,是胜利的‘归’,语气要干脆且微微上扬”,类似的指导语总是那么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这堂课,让我们不再疑惑课堂是可以还给学生,而又不会缺失教师的主导的。确实,课改需要我们的教师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那是一双“眼中有学生、充满了学生”的明眸;教学是要分学科的,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律,因而课改后的学科教学必须要有“学科味”。合作课堂从最初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单纯教学方式的变革,发展到如今“不得不”对学科教学内容投入更为深切的关注,这离不开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教研室学科教学专家的深度介入和领头学校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的大胆探索。本届合作课堂精彩展示活动,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派出了上百人参加。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南宁市隆安中学、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3所项目学校共展出了初中10个学科的17节现场课,另有包括南宁、河池等地的约20所小学项目学校参与展播了5个学科的22节精彩录像课片段。优质的现场课、录像课,给与会教师送上了一份份课改优质课的大餐,让教师们怀揣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精彩的论坛:专家建言让人如沐春风

8日下午,合作课堂活动开幕式在大新县政府礼堂举行。大新县教育局副局长零学华致欢迎辞,广西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农克忠致开幕辞,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校长覃向阳介绍了本校开展合作课堂教改实验的经过及课改心得。简洁的开幕式之后,便进入了本次交流活动的主题。将专家高峰论坛与师生小组秀及教师成长故事放在一起交叉进行,是本届活动的一大亮点,令人耳目一新。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了日出送走晚霞……”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周克依在演讲席上完整地高歌一曲,真是一个大大的意外!周主任不仅歌声嘹亮,演讲更加精彩。他结合上午在观摩现场课和学校课间操时的见闻,充分肯定了合作课堂在“全面参与,整体推进,全学科所有班级、全体教师参与”方面的课改力度,高度赞扬了本届合作课堂展示活动在“文化引领,持续升华”方面的创新发展。他给项目学校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应加强校本教科研建设;第二,要设立课题,汇聚成果;第三,要建立以项目学校优秀教师为骨干的课改团队,保证合作课堂的路越走越宽;第四,要高度凝练,形成系统经验。周主任殷切期盼合作课堂的课能够“越来越好”。

周主任的“演”讲让会场变得更加热烈,他高歌一曲完全是即兴发挥,灵感来自于之前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几位英语教师的一个小组展示——小品《Happy team’s dream jobs》。这些清一色的女教师,以唐僧师徒的扮相出场,演绎她们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取得合作课堂课改真经的历程。小品亦庄亦谐,人物形象夸张,语言诙谐幽默,博得了现场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

河池市金城江区第八小学(以下简称金八小)的教师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综艺”节目,包括校长的视频演说、教师的情景剧和诗朗诵。教师们的演出活灵活现、声情并茂,生动再现了她们开展工作坊文化建设活动的详细经过,使现场教师颇受启发。

合作课堂首席专家杨新国博士的特色讲座,同样给出席活动现场的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用故事的形式向大家讲述了“大脑的十个秘密”,并随机请了两名现场的学生上台助演。杨博士的“讲座”诙谐幽默,令现场师生忍俊不禁并不由自主地随着他的指令而“动”,教师们从中收获了许多育人经验,学生们也从中收获了不少自我智能开发的小窍门。

在学生小组秀活动中,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的学生们一共表演了8个节目、讲述了1个成长故事,他们通过情景剧、快板、三句半、小品等表演形式,再现了他们在合作课堂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及收获的快乐。

来自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唐德海教授在发言中高度赞誉合作课堂对师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基础教育应该为学生打下6个基础,让学生拥有家国情怀、仁爱之心、学习兴趣、合作习惯、积极心理并变得更聪明更智慧。他赞扬合作课堂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并告诉现场的每一位老师:专业培训很重要,这是合作课堂的独到之处,课改必须给予教师技能培训。他指出,合作课堂往后要加强学法教学,以充分展现自身的魅力。他希望老师们能够把语文课上到哲学高度,并以此为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本届高峰论坛,专家们的“演讲”形式多样,专业指导十分到位。师生小组展示和教师成长故事的内容皆来自一线校园生活,演出情真意切、富有感染力。对此,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的广西教育杂志社副社长黄永和在对筹办活动的各方表示感谢后明确表示,广西教育杂志社致力于为广西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从2009年起一直跟踪报道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起了区内外诸多专家、学校的关注,不少学校组团到各项目学校参观、取经。他希望合作课堂的专家团队继续加强对教改模式的研究,使之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同时希望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学校、专家团队注意总结经验,以课题形式申请区、市、县级课题,并将有关的研究论文公开发表。《广西教育》作为专业的教育媒体,会一如既往关注全区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好合作课堂教改实验的宣传推广工作。

朴实的交流:成功经验使人如获至宝

9日上午,合作课堂展示活动之校长论坛在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开讲。合作课堂教改项目主要创设者、首席培训师林洁菁向与会校长及有关学校的骨干教师作了题为《教改成功秘笈——合作课堂的三个互动齿轮》的专题讲座,首次公开阐述了合作课堂项目取得成功所需借力的三大互动齿轮的具体内涵。她明确表示,学校只有同时成功启动课堂教学模块、技能提升模块和学校文化建设模块3个模块的教改实验,并使之形成良性互动,才有可能取得教改的最后成功。如果师生双方在合作课堂这个课堂文化中缺少必需的技能,即使从别处弄来了导学案,也没有办法顺利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而师生要开展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必须进行基本的技能培训。此外,她还倡导参与课改实验的学校努力建设自己的学校文化,通过工作坊、论坛、读书小组和沙龙等形式引领教师全面成长,让学习型教师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内驱力,而合作课堂的专家团队也会帮助学校进行以上校园文化建设。她将课堂教学评价按照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分为知识、方法、理念、思想(哲学)四重境界,并表示将努力引导教师在达成知识与方法目标的同时,追求更深远的理念和思想境界。

论坛上,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校长罗周胜向与会的校长、教师们分享了他们进行教改的历程。因时间较紧,未设会场休息时间,罗校长在发表讲话之前,先给会场吹进了一股提神醒脑的“清风”——“清风正在搞课改,学生表现很期待不知结果是好是坏,……合作学习欢乐多,积极发言不怕犯错,老师的表扬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一首《小苹果版清风课改歌》,让与会专家、教师不由得个个脸上绽放出会意的笑容——坐在教室中听课的相关人员,基本都来自项目学校或与项目本身相关,对在一线实施课改的前前后后都曾有过“切肤”的体验。

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在2013年引进合作课堂课改项目。作为南宁市江南区的第一个试点学校,该校得到了南宁市教育局、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罗校长介绍了课改以来学校曾经面临的各种问题与自己的求解策略、发展策略、提高策略,并以不争的事实证明了合作课堂的生命力,以及基于推进合作课堂常态化的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当罗校长谈起当年学校教改“走进深水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教师培训的激情消失、课堂上开始无所适从、教师被迫上几节研究课过关课、下载教案导学案导致教改“两张皮”、教研组集备形同虚设、学生小组建设参差不齐……与会校长、教师无不感同身受。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罗校长动用了“绩效考核”这把利刃,将老师们的过关课有效地转化成了提升课:共享教改成果,绩效考核每人加30分;每周三下午教师论坛“合作课堂大家说”;以活动促课改,在江南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大力开展合作课堂数字化研究,承办第三届合作课堂精彩展示暨课堂文化节,接待来自我区百色田东以及贵州省荔波等地的教育考察团,承接南宁市教科所举办的城乡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等等。当深水区的平静被搅动、被打破之后,在合作课堂培训专家的帮助下,罗校长又开始发力,启动了合作课堂文化建设,成立了16人“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核心攻关组,组建了学科教学模式工作坊、导学案人本设计研究室、教学改革教师论坛、“合作课堂”文化建设读书茶会四个专业小组,定期开展专业研讨活动,组织含各学科骨干教师在内的18人“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组赴山东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参加江南区“三T”班名师培训活动……这些举措,在确保课改成功的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不久,该校加入了北京四中的“数字化名校联盟”,该校的校本化学科导学模式获准立项为国家级课题。1月17日,该校的教改项目“基于数字化平台下的合作教学模式”在北京联想集团总部联想研究院通过现场论文答辩,从15个入围项目学校中跻身联想—友成公益创投教育信息化创新项目终审“全国五强”,获得了价值20万元的联想互动课堂解决方案及设备。岁末年初,该校又推出了四大新举措,以促成全面、全员、全程的合作课堂常态化……或许有人会怀疑它的可行性,罗校长借用马云的一句话来回应这种疑虑并为自己的理想注解:“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虽然罗校长的笑容很谦和,但他的目光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

像罗校长这样目光坚定、意志坚强的校长,不只一个。接下来发言的韦孟玲校长,执掌的是河池市金城江区第八小学,该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学校一度与一个很大的垃圾场为邻。自2012年参与合作课堂教改项目以来,该校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从内到外“气”色大变。外在的变化:2012年增加了一栋教学楼,为所有教师办公室装上了空调;2013年有了会议室、舞蹈室、书法室、绘画室;2014年建起了悬浮式塑胶场地和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大门。内在的变化,是在老师们经历了第一年艰辛的蜕变之后,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在该校基本成型,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表示由衷的喜爱和欢迎。为了帮助教师们克服“内功”缺陷,该校再接再厉,于2014年实施了合作课堂培训二期工程,即合作课堂文化建设项目,对该校核心组成员进行深入培训,以核心组带动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金八小的沧桑巨变,令所有与会校长深受鼓舞。

……

当来自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教研室的符龙驰主任谈起他对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见解时,全场侧目,静静聆听。是的,全体与会者都明白,与合作课堂培训专家分离是迟早的事,但分离之后自己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符主任谈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必须精心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合作课堂培训队伍,培训一批积极参与课改的骨干教师队伍。这支培训队伍需要具备深厚的教学理论功底,拥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并善于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与有效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显著;这批积极参与课改的骨干教师队伍,要能够站在教育的前沿去甄别教改的成败得失,同时成为教改的积极践行者。二是必须进行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深度探索。从教学方式变革到学科化模式探索,再到最终的“去模式化”,在整体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赋予教师充分的课堂自由,以宏扬教师教学个性,促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三是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使合作课堂与现代化教育工具有机整合,结合数字化课堂教学手段,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改成长了教师,发展了学校,也让更多的教研专家对课改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合作课堂秉承接纳的文化,在课改的路上与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研专家们携手同心,共同努力,使现实的课堂“越来越好”。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