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感受数学的魅力——记特级教师钱守旺的数学教学
杂志文章正文
感受数学的魅力——记特级教师钱守旺的数学教学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97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欧金昌

钱守旺曾说:“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胸怀理想、充满激情。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丰富的教学经验。他讲课生动风趣,轻松活泼,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这是钱守旺对做好一名教师的看法,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他的数学课堂不事雕琢,不求花哨,从容不迫,遵循数学学习的规律和学生思维的规律,具有质朴缜密的审美倾向。对于他的教学,专家评价:“稳中求活,活中求实,实中求新,和谐自然。”一线教师评价:“理念先进,设计新颖,稳重大气,可学能用。”

教师要读懂学生

钱守旺认为,教师备课时如果仅关注教材而忽视学生,那么即使对教材钻研得再深再透,也很难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要重视学生,就必须读懂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落到实处。

“要想真正了解学生,不能仅仅靠经验,更不能想当然,而需要进行一定的调研。”钱守旺说。他经常对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调研,例如小测验、访谈、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他这样解释:已有知识基础的调研,可以通过设计几个指向明确的小问题实现,对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分析是教师设计和修正“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而对于学生经验、兴趣、困难等方面的调研,则可以通过访谈的形式实现,可以是抽样,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个别谈话。

在执教《展开与折叠》(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一课前,钱守旺对他所教的某班学生进行了全班调研。在问卷调查中,他设计了“下面正方体中哪几个面是相邻的”“想象正方体展开后会是什么样子”“下图中谁是相对的面”等几个题目,以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空间想象能力等情况。通过调研,他得知该班有19.0%的学生可以全部做对,有47.6%的学生能部分作对,由此推断出该班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方法和技巧。于是,在随后的备课和教学中,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方法与技巧方面的点拨。

钱守旺说,读懂学生,就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他积极转变教师角色,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张扬学生的个性。

钱守旺注重体现“做数学”的过程,他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决不只是模仿者和倾听着。他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数学活动。

在执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内容时,钱守旺这样开展教学: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师所出示的图形,并分别写出各种颜色的长方形占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第二步,让学生把每两个分数相加,探究它们的结果。在探究中,绝大多数学生懂得两个同分母的分数该如何相加,但对于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部分学生出错了。此时钱守旺并未马上给出答案,而是提醒“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依旧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做数学”的过程。

钱守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并不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也越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课程资源的意识十分淡薄。对此,钱守旺认为,教师应该树立新课程资源观,要跳出封闭的教材和教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

钱守旺善于使用“身边的素材”,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有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振奋人心的场面、学生的生长发育过程等,都是他经常使用的资源。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他提前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见过的万以内的数,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大数的认识”时,他巧妙地把一些因为浪费造成的惊人数据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心灵在读数的过程中受到触动;教学“秒的认识”时,他组织学生观看刘翔在奥运会上夺冠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对“秒”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教学“几分之一”时,他让学生观察人的胎儿图、少年图、成年图中头与身体的比例,让学生在认识分数的同时,也了解了自己的身体。

钱守旺注重捕捉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他认为,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加以过滤、把持与整合,充分合理地利用,有时可以产生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数学广角》(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时,他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2004年亚洲杯A组有4个球队参赛,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结果学生出现了三种答案:有的说6场,有的说12场,有的说3场。针对这种情况,他并未立即给出正确答案,而是利用这一契机,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知:要比赛6场。

钱守旺十分重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他认为,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路程、时间、速度”的内容时,他播放从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截取的“猎豹追捕羚羊”片段,在猎豹即将追上羚羊时,画面静止。

教师:你们猜,猎豹能抓住羚羊吗?

(学生猜测可能发生的情况。)

生1:我认为猎豹会抓住羚羊,因为猎豹跑得快些。

生2:我认为猎豹抓不到羚羊,因为它体力不如羚羊好。

师(进一步追问):那什么情况下猎豹会抓住羚羊呢?

生:当猎豹比羚羊跑得快的时候就能抓住羚羊,它跑得比羚羊慢的时候抓不到羚羊。

这时,教师及时说明“这里的快和慢,就是我们数学上所说的速度”,从而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此外,钱守旺还注重对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自然真实的课堂

现在的一些公开课,做游戏、演小品,花样百出,教师刻意追求课堂的“活跃”,而忽视了课堂的真实,忽视了学生的实质参与和主动参与。对此,钱守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课,即使算“活”,也“活”得毫无意义。因为这样的课“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的非本质处,甚至认为这也是“创造”,那对学生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钱守旺认为,一堂精彩的数学课不是教师制造出来的,而是师生在40分钟内动态生成的。表面热闹≠思维活跃。把数学课上活,是要使学生能活学、活用,其前提是理解。只有对数学知识(包括方法)的深刻理解,才能做到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让学生对“双基”的理解上,光有体验、感悟是不够的。

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内容时,钱守旺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三幅图画,估计每幅画的面积,直观地感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接着,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三个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等于它的长与宽的乘积;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任取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猜想,进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该课多处体现“动态生成”的特点,试看这样一个片段:

师: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观察刚才出示的三幅画的长和宽:第一幅画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第二幅画的长是4分米,宽是3分米;第三幅画的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

至此,黑板上形成下面的板书:

师:同学们观察前面的板书,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用长方形的长乘宽正好等于它的面积。您看3×2=6,4×3=12,5×4=20。

生2:(兴奋地)老师,我也发现这个规律!

师:其他同学发现没有?

生:(异口同声)发现了!

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形成下面的板书:

师: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验证。

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却是鲜活、生动和有趣的。在该课中,钱守旺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过:“我们不应该用我们的方式让孩子们接近数学,而要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数学。”钱守旺深知,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只有基于儿童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读懂学生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他坚持以儿童的视角教数学,不断超越现实的局限,从而迈向更高的境界。

【人物小档案】钱守旺,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现就职于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课程研究发展室,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分册主编,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自主教育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2014年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12集电视专题片《国内外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的24个策略》并已播出。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