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对9岁男童写诗要注意引导
杂志文章正文
对9岁男童写诗要注意引导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06        返回列表

综 文

近日,一个只有9岁的小诗人走红了。他的诗作在网上广泛传播且引发较大争议,其中《如果妈妈是只小贱猫就好了》曾发表在国内权威诗歌刊物《诗歌月报》上,《爱情》则入选《2014中国诗歌排行榜》。

这位走红的小诗人叫梁胜杰(笔名铁头),目前已经出版有个人诗集。

9岁男孩写出了怎样的诗

2012年6月,6岁的铁头完成了他的第一首作品《梦的颜色》。2014年,8岁的铁头完成了《爱情》。2015年8月,铁头出版了个人诗集《柳树是个臭小子》,其中收录了他150多首诗作。

铁头的有些诗得到了不小的肯定,例如:

告诉你一个秘密/柳树是个臭小子/他披散着头发/在风里摇摆/春妈妈说/臭小子,快把头发剪掉/柳树不但不听/还自作主张/把头发染成绿色/春妈妈气急了/扯来一片乌云/下了一场春雨/给柳树臭小子洗洗澡/她说/总不能脏兮兮的/这孩子太烦人了/柳树是个臭小子/春妈妈管不住他/悄悄说/如果生个女孩该多好啊

这首名为《柳树是个臭小子》的诗歌,被诗人叶匡政评价为“很有灵性,带着童真对世界的发现”。他认为,铁头的诗属于儿童诗,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诗作是发自儿童视角的真实表达。

诗人伊沙认为,许多孩子的诗歌已经对大人的诗歌产生冲击。他说:“现在大人的诗污染很厉害,很多大人写的诗歌往往注重修辞性,而忽略了诗歌最本真的东西。比如写‘停水了’,孩子想到的是月球的荒凉。他们的诗歌往往对大人来说是一种启发,有时会让大人也在思考,我们是不是走偏了?”

铁头的有些诗则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例如:“我和姥姥没有爱情/她实在是太老了/我和妈妈没有爱情/我只是喜欢她的奶子”(《爱情》);“我觉得妈妈就像只小贱猫/因为她符合一只贱猫的所有标准……妈妈很贱/我爱她”(《如果妈妈是只小贱猫就好了》)。在这些诗中,个别词语过于成人化,被网友质疑其是否出自9岁小孩之手,甚至有网友批评父母教育不当,使孩子过于早熟。

对此,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认为,从铁头比较有争议的《爱情》和《如果妈妈是只小贱猫就好了》等诗作中,能读出孩子的表达方式很成人化,诗中充满了对母亲的依恋。对于网友质疑诗中关于情色的描写,宗春山认为,儿童的表达远未达到这种层次,这应该是孩子天然的情感,并非大众的感受,只是在用词方面值得商榷。

如何看待这些“最小的诗人”

其实,有不少像铁头这样的孩子在写诗,只是因为铁头的诗较有争议,且传播较广,才引发了舆论的关注。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些“最小的诗人”呢?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教授魏超认为,孩子有权去表达。整个文学边缘化是这个时代的明显特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不妨碍别人,他就有权利去表达。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感受。无论如何,孩子学写诗都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学诗可以让人的心思更加细腻,让表达更加温和,有利于孩子成长。

事实上,社会上并不乏“天才小诗人”,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报道,可公众只是惊讶于他们的年龄,却往往忽视了他们作品的价值。宗春山认为,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过去成人并不关注儿童的精神发展,认为他们只是“空皮囊”。其实,儿童的内在都是真善美,这便是诗人的特质。因此,大众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正如很多诗人都有儿童化的特质一样。

当然,很多所谓的“天才小诗人”,也不过是普通的少儿诗人罢了,其诗作并无太高的水准,能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主要原因在于目前诗歌领域实在太过狭小,写诗的人屈指可数,偶尔冒出一两个“小诗人”,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或许正是诗歌的悲哀。

有评论指出,孩子毕竟是孩子,指望9岁的孩子能够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扛鼎之作,未免期望过高。铁头的许多诗句,如果只是从儿童的视角看,确实童趣盎然、真情流露。然而,童趣也好,真情也罢,毕竟与诗还有一定的距离,不如就将其视为儿歌,或许更切合孩子的身份,也更合乎他的心理。

看过铁头写的诗后,诗人伊沙表达了这样的担忧:“(铁头)有些诗中表达的很多意象,不应该是他这个年龄所具有的,比如写爱情的那首诗,里面‘手枪’的含义,我想不出他从哪里知道的,是不是受到了什么诱导?总体来说,是用很不流利的语言,传达出大人的意识。”

孩子过度早熟未必是好事。成人世界中某些不健康的意识,一定程度上会渗透到孩子的世界中,尽管很难说会带来多大的危险,但也不能不引起重视,当发现一些不良的倾向时,大人们应该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要注意引导和教育孩子

虽然说6岁的孩子会写诗值得点赞,但是让孩子从小打牢文化基础,学会做人的道理,拥有一段健康快乐的时光,参与一些属于自己年龄段的活动,像同龄孩子一样无拘无束地生活,或许才是更重要的。

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切勿过度消费孩子。孩子过早戴上“天才小诗人”的称号,对于以后的成长未必是好事。铁头现在算是出了名,但其未来发展究竟如何,谁也无法预料。毕竟孩子的兴趣很多,转移得也快,小时候的爱好,长大后未必就喜欢。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天赋过分吹捧,绝不是什么好事,我们已经有过“方仲永”的教训。

那么,家长在孩子写诗的过程中应该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诗人伊沙认为,家长要告诉孩子,写诗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切记不要有“功利心”。他指出:“孩子写诗可以,但先不要急着让他入这个圈子,不要老想着可以出风头了,可以上台去表演了,可以得奖了什么的。”一个成熟的社会,不应对“最小的诗人”趋之若鹜;一个理性的家长,不应让孩子过早成熟、过度社会化。

所幸,铁头的母亲、老师还是比较理性的。据报道,铁头的母亲对于网上的评论,无论是好是坏,都不会让孩子直接阅读,并且还发动家人从正面鼓励孩子创作。铁头的老师也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有时在课前三分钟还让铁头朗读自己的作品。

鼓励是应该的,但也不能忘了引导。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对于孩子过分早熟的倾向,家长、老师都应该引起重视,不能以一句“童言无忌”而忽略过去,要注意教育的原则和界限,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让有天赋的孩子健康成长、有所成就,需要家庭、学校的正确教育引导,需要社会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切忌落入功利化的俗套。只有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平和的环境,才不会让那些有天赋的孩子被“捧杀”或“棒杀”。

(综合《新京报》《京华时报》《中国教育报》《中山日报》、武汉文明网、泉州文明网)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