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孔雀”的故事
杂志文章正文
“孔雀”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9        返回列表

桂林市荔浦县民族中学 谢宏锋

教学十余年,我发现初中物理中的知识点其实并不多,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更少,按理学生应该很容易记住这些知识点,可事实刚好相反,学生记得非常混乱。经过认真分析,我注意到:尽管初中物理的知识点很少,但细节特别多,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起码的兴趣,因为“懒得记”而记不住。我曾经使用过参考书上的归纳记忆法,例如在教《光的反射定律》时,我会告诉学生“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的记忆规律,可是效果不好,学生仍然不想记。

究竟该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呢?这天,在准备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课之前,我忽然来了个灵感,打算给学生讲讲《骄傲的孔雀》的故事。这是之前我给儿子讲过的一个睡前故事。尽管隐隐有些担心这个幼稚的故事能否激起中学生的兴趣,但我还是想试一试,于是准备了相关的课件。

课堂上,我问学生:“你们听过《骄傲的孔雀》这个故事吗?”学生们一致回答“没有”,这真是太出乎我意料了!于是,我欢快地说:“那我就说给同学们听听吧!”

我先用投影仪放了几张孔雀开屏的图片。没想到,几张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我听到了学生的惊叹声。于是,我就在学生的惊叹声中讲起了下面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孔雀。它十分骄傲,看不起所有的鸟儿。燕子和它打招呼,它理都不理;老鹰向它问好,它只是用鼻子‘哼’一声。

“一次,一只喜鹊对它说:‘我见过比你更美丽的鸟。’

“孔雀听了,十分生气,问道:‘在哪里?我要和它比比,谁更美?’

“喜鹊告诉它:‘就在池塘那边。’

“于是,孔雀来到池塘边。它看到池塘里果然有一只‘美丽的鸟’。于是,孔雀生气了,向这只‘美丽的鸟’伸出了左爪子;‘美丽的鸟’不甘示弱,也伸出了爪子抓向孔雀。孔雀向它瞪眼,那只鸟也向它瞪眼。孔雀对它张开嘴,怒视着它;那只鸟也张开了嘴,怒视着孔雀。孔雀张开了尾巴,那只鸟也张开尾巴。骄傲的孔雀气得跳入水中,要和那只‘美丽的鸟’狠狠地干一架。可是,结果呢?孔雀变成了‘落汤鸡’……”

我发现,在我讲故事的时候,全班学生都竖起了耳朵静静地听,哪怕是班上平时最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没有开口说话。

故事讲完,我问学生:“孔雀真的看到了一只‘美丽的鸟’吗?”

学生齐声回答:“没有!那是它的‘倒影’。”

于是我说:“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倒影’的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吧。”

在经过试验分析和论证获得结论后,我没有像以往那样开始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是继续问学生:“骄傲的孔雀看到了水中的‘自己’,它们大小一样吗?”

学生齐答:“一样!”

“孔雀到水面的距离与水中的‘自己’到水面的距离一样吗?”

“一样!”

“骄傲的孔雀生气了,向水中的‘自己’伸出了左爪子,水里面的‘它’会伸出哪只爪子呢?”

“右边那只。”

“骄傲的孔雀向水中的‘自己’瞪起了右眼,水里面的‘自己’会瞪起哪只眼睛呢?”

“左眼!”

“那么,水中的孔雀倒影,是‘实’的还是‘虚’的?”

“虚的!”

这节课上得非常顺畅。到了晚自习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题时,我随便让几个学生口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结果没有一个学生答错。我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一名女生笑着告诉我:“老师,我在宿舍一看到镜子,就会想到那只孔雀。”其他学生听完,都大笑起来,纷纷说道:“我们也是。”

我想:这些学生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也许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骄傲的孔雀》的故事,并且一想到它,就肯定能回忆起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也许这就是形象记忆优于抽象记忆的地方吧?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