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习字调研小记
杂志文章正文
习字调研小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朱 莉

到学校听课,我发现低年级学生在使用课本上的习字格写字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课本上为学生仿写准备的两个习字格,学生写出来的仿写字总是第一个比第二个质量高。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对此进行了调研分析。

我们知道,小学低年级的讲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有两种,一种是“会认字”,一种是“会写字”(见下图)。“会认字”集中出现在紧随课文后面的两条横线之间。“会写字”则集中出现在之后的田字格里,且每个生字有4个田字格:第一个田字格为范字,黑色楷体字,上面标注拼音,起到示范字形、笔画位置、间架结构的作用;第二个田字格为“描红格”,为红色楷体字,是供学生描红生字而设定的;第三和第四格为空白田字格,亦称为“自主习字格”,是为学生自主习字提供的书写位置,我们以习字格1、习字格2分别称之。

在两个自主习字格中,为什么学生第一个就比第二个写得好呢?我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99%的教师都是一次性让学生用完两个空白习字格,即在讲解范写之后,便布置学生先描红1个,再在两个空白的田字格里书写两个。教师让学生一次性写完两个空白习字格,80%的学生写出来的字第一个比第二个质量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描红时已经非常用心地识、记、写,因而在仿写第一个字的时候也非常刻意地去模仿范写字,到仿写第二个字的时候,多数学生便会凭借前两个字的书写经验进行仿写,其细致程度开始下降。那么,如何避免这样的现象,科学规范地使用课本上的习字格资源呢?

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第一,规范使用范字格。规范使用范字格应首先引领学生认真“读字”。此处的“读字”并非读字音,而是书法教学中的“读帖”,即观察、琢磨、背记字形。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该范字的结构、字形、笔画要点:先整体观察范字的间架结构,再关注字形、笔画的重点、难点,并着重指导易错的笔画写法和笔画位置,把字形读记入心。教师可借助课件演示并辅以自己范写,边示范边讲解笔画名称、笔画位置、笔顺等知识要点。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端坐在投影仪前,既可以示范书写坐姿、握笔姿势,又可以示范该汉字的书写要点,从而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二,合理使用描红格。“描红”能辅助学生在“读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字的书写要点,是学生初步习写该字的平台。为此,要充分利用好“描红格”,鼓励学生坐姿端正、正确握笔,认真细致地描红,在笔画、笔锋、笔力、间架结构、笔顺等方面全面感知该字的书写过程。描红要做到“笔画规范”,边写、边想、边记,把字描到脑里,记在心里。第三,科学使用习字格。通过“描红”,学生对该字的字形、间架、笔画要点、笔顺等有了初步的感知,此时可“趁热打铁”马上进入“仿写”环节:习字格1侧重让学生自主仿写;习字格2侧重让学生扬长避短,提高书写质量。鉴于学生对第一个仿写字能够自主做到“刻意”认真,为保证第二个字的书写质量,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描红与习字格的仿写后,及时对习字效果进行交流展评,发现并指出学生仿写中的问题,引导其在仿写第二个字时加以改正。

另外,在进行“会写字”的书写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解读本课“会写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找出本课“会写字”亟需指导的要点和薄弱环节,抓住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字,以重点字为指导范例,着重教“读字”“写字”技法,让学生长悟性,渐渐习得触类旁通的能力;切忌对每一个“会写字”平均用力。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习字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规范地用好每一个习字格,让每一个习字格都发挥出最大的教学效益。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