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以人为本 多元发展 ——新西兰中学教育观察
杂志文章正文
以人为本 多元发展 ——新西兰中学教育观察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桂林中学 陈现梅

新西兰奥克兰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成立于2004年,有1 800名本地学生以及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名国际学生,是当地学术水平较好的公立学校(十级学校)。2014年8月,我受学校委派,带队到该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对新西兰的高中教育有了一些切身体会。

以人为本,多样课程培养兴趣

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中国留学生部的匡主任接待了我们。据她介绍,新西兰的小学教育是八年制(1至8年级),中学教育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其中初中两年制(9至10年级)、高中三年制(11至13年级)。新西兰没有像中国地方教育局那样的教育管理部门,全国的教育工作都由新西兰教育部管理。教育部只负责制定教育大纲,提出课程设置的要求和建议,具体课程内容设计和编排全部由学校自主安排。因此,各校都会从学校特色、社会需求和升学需要出发,兼顾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去设计和开发课程,从而形成了新西兰学校课程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同的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即便是相同的课程,教材也会不同。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要求9年级所有科目都必修,10年级开始有选修课,其中10年级有19门,11年级有25门,12、13年级各有42门。学校要求10、11年级学生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中选修3门,12年级选修5门,13年级没有必修课,学生只需选修5门选修课。

为什么13年级没有必修课而只有选修课呢?匡主任告诉我们,在新西兰,中学的选修课与大学的专业招考要求是相通的。新西兰中学的课程领域比较完备,涵盖英语、外语、数学、科学、技术和应用、艺术、健康和体育教育、人类社会和环境等各方向,课程设计没有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区别。学生在高三(13年级),甚至高一(11年级)开始,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将来的升学方向选修课程。大学录取时,会根据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修读成绩(最多5门课)来评估入学,所以在13年级,只需选修5门选修课。在新西兰,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出路选择比较多元。如果你喜欢文科,就可以不选物理、化学;如果你理工科好,可以多选理工科课程;如果你希望将来在大学读国际关系、传媒、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在高中可选择一些文科类课程;如果你大学想读商科,在中学可以修读一些商务会计方面的课程;如果你想毕业后就读职业教育课程,拿个厨师、电工、美发师、机械师之类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这就决定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需多样化且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将来的职业发展要求,因此,新西兰各中学一般都会开设几十门甚至上百门课程供学生选修,选修课成为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大学的基础。

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的主体建筑都是两层钢架结构的房子,教室大小不一,许多教室都不大。在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大多有20人左右,也有不到10人的教室。我们主要观摩了设计制图课、纺织科技课、美术设计课,参观了舞蹈室、图书馆。总体感觉他们的课程很丰富、实用,学生有充分的展示平台,课堂上的学习成果也相当多。在匡主任的安排下,我听了两节美术课:一节是雕板印刷课,一节是“Vilin”乐器设计装饰课。两节课的共性是:没有统一的课本,教材是老师根据自己的专长收集资料编的,很多是从网上下载打印出来的精美图片,用可拆页文件夹装了厚厚一本。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极少,只给出目标任务和要求,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基本上都是4、5人围坐一桌,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在小团队中可以互相讨论,相互教学,还可以随时用手机或电脑上网查资料。在课堂上,老师好像不存在,学生确实有困难了才请教老师。不过,学生的作品可圈可点的还真不少。

没有统一的教材,教什么,如何教,全部由学校自己决定,那么,教学质量如何评估呢?我们向匡主任提出了疑问。匡主任笑着说,在新西兰,教育部只负责制定教育大纲、课程标准和要求,将每一个科目细分为许多技能和知识单元,清楚地说明为达到标准,学生需掌握哪些知识。各校的课程设置围绕教学大纲设计,并将其打造成学校最核心的竞争力,以吸引优质生源入学,这为教师发挥主体性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专长设计课程,决定教什么以及用什么来教,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设计课程,随意给学生打分,因为学校也追求学术水平和升学率。在新西兰,高中生一般从高一年级开始参加国家教育成绩证书(NCEA)考试,即高中学历考试。NCEA类似中国的高中会考,但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败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而是通过内部和外部综合的评判体系来评价学生的能力与强项。外部评估即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一个由新西兰资格评审局(NZQA,新西兰一个独立的官方机构,根据新西兰教育部公布的教学大纲出题并独立组织考试和阅卷,有点像国内的考试院,但它不受学校干扰,非常有公信力)出题并批卷的全国期末统一考试;内部评估即学生要完成学校指定并评分的论文、考试、实验等作业。对于内部评估,NZQA会委派独立监督员检查各校的批卷,以保证所有学校的评分符合全国标准。学生只有参加NCEA考试,达到大学入学最低学分要求(数学至少14个学分,英语写作至少5个学分,阅读至少5个学分,批准选修的三门选修课每门至少14个学分)才有资格升入大学学习,如此,选修课与升学挂钩,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不加重其学习负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多元发展,丰富的活动塑造品格

在新西兰短暂的日子里,我深刻地感受到当地学校非常重视艺术和体育教育,以及对学生优良品格的塑造。在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所有的学生都穿校服上学,学校对校服的穿着还有具体规定,比如不同的校服配什么鞋,高年级穿什么样的鞋,低年级穿什么样的鞋等。我寄住的homestay女主人就说,孩子穿上校服就有约束力了,如果他在校外有什么不良行为,人们会根据校服来判断他所在的学校,很快便将情况报告给学校。在新西兰,孩子的很多优良品质都是在学校的活动中养成的。女主人家的孩子是学校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因为参加乐团得到了很多锻炼,不知不觉形成了坚强、刻苦、守时、富有团队意识等优良品质,还偶尔会“教育”家长。有一次商店的折扣很低,女主人一口气买了很多打折的商品,她的孩子便“教育”她,商店打折是为了方便更多的人,不能一个人占用太多。

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家庭”观念。因为学生都是选修走课,早上点完名后就各自到自己选修的教室上课,不像国内学校设有班级和班主任。为了弥补无班级管理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校采用年级管理体方式,借用新西兰本土毛利人的“大家庭”文化,用Whanau(毛利语,意思为“大家庭”)体系为学生营造集体氛围。在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校园内,我们看到了六座颜色不一的建筑物,分别是黄、红、蓝、黑、绿和紫色,这就是学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Whanau。学校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不同颜色的Whanau,既方便学校管理,又利于让学生产生“我们是同一个颜色的人”的认同感,从而树立“大家庭”观念。每一个Whanau都有专管的老师和相对固定的学生,随着相互接触的时间增多,彼此就相互熟悉了。整个学年,学校还会通过Whanau之间各种有趣的竞赛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品格。冬季有足球、篮球、羽毛球、曲棍球、旱冰曲棍球、水球运动;夏季有田径、排球、三项全能、越野赛跑、网球、高尔夫等;全学年有乒乓球、攀岩、管弦乐队、音乐组合、长笛合奏、传统毛利舞蹈、橄榄球、合唱团、舞台挑战等。他们还有实践服务及领导技能项目,如体育教练、餐厅服务员、图书管理员、学校环保员、同学互助等。学生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会交友、学会团结、学会坚强、学会互助、学会礼让、学会包容,品格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在Botany Downs Secondary College,每天下午3点30分放学后,我们都能看到很多学生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令人叹服的是,当地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即便天气很冷也喜欢打着赤脚,据了解,这是当地的文化传统。新西兰人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打赤脚可以锻炼体能和毅力。据一位接待我们的老师说,奥克兰文法学院至今还规定男生冬天穿短裤校服,这是他们保留的传统特色,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毅力。一位中国留学生因受不了,托父母说情,却没有得到校方的通融,校方甚至态度坚决地对学生家长说受不了就退学,由此可见学校对学生品质锻炼的重视。

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新西兰这个白云飘飘的美丽国度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丰富多样的课程以及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值得我们深思。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