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对衡水中学现象的思考
杂志文章正文
对衡水中学现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67        返回列表

唐睿谦

最近,有一期对话类电视节目在网上引起热议。节目邀请了河北衡水中学校长张文茂、江苏省教育协会副会长叶水涛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李斌面对面,谈论衡水中学的教育问题。节目中,双方针锋相对,甚至引发了较为激烈的言语冲突,一度要主持人出面制止,双方才停止争吵。

近年来,衡水中学一直稳居河北省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第一名,也是河北省清华、北大录取率的翘楚。该校“魔鬼式”的管理是出了名的,比如:早上5:30起床,5:40站队在路边的灯光下背书或大声朗读,5:50跑操喊口号,然后回教室站立晨读;去食堂的路上要用小跑,甚至很多同学得了胃病;上课严禁除了学习以外的行为,哪怕是在窗户玻璃上画画和摇头晃脑都会被记入违反校纪的记录中。

对于这种“传销式”“激情洗脑式”的教育,目前存在很大争议。

支持方认为,这样的教育模式是成功的典型。他们最有力的证据是衡水中学的高升学率和清华、北大的高录取率,以及学生家长口中的称赞。“只要强化训练,就一定有高升学率;只要生源好、肯掐尖,就一定有高升学率”,在这种逻辑的指导下,衡水中学一方面通过强化训练达到高升学率的目标,另一方面又通过高升学率的广告效应,吸引大量优秀生源。

反对方认为,处于这样一种不断强化的集体环境中,接受类似传销组织的“洗脑”,对学生的个性是严重的摧残。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衡水中学作为“异化学校”的典型,按照“学校→培训中心→准军营→‘模范监狱’”的异化模式发展,永远看不到真正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他还忧心忡忡地表示:“衡水中学引起舆论的关注,有些人认为它被妖魔化而为之喊冤叫屈;我倒觉得,当前的主要错误倾向正是它还在被美化、神话,成为各地政府和学校争相效仿的典型,这才是问题的严重性所在。”

笔者认为,这样的教育模式“利在当下,弊在长远”。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和成长阶段之一,同时也是最需要自由发展和强化训练的阶段之一。面对众多性格各异的学生,最容易见成效的方法就是“万众一心”,集中一个目标,为了一个高考,使用各种应试方法。确实,这样的方法奏效了——很多学子通过这些应试训练,考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教育模式却带来了无穷的弊端:于学生个体而言,或许从此封闭了自身的潜能,磨掉了个性,变得平庸,缺乏活力;于整个国家民族而言,或许就是缺少天才、无法培养出大师级人物的缺憾,所导致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创造力、创新能力的长久性衰退。

为何会出现衡水中学这样的办学模式?笔者以为,除了高考录取制度的不合理外,根本原因还在于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过少,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从而导致某些“超级中学”一支独大。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还必须从改革高考制度、均衡教育资源等方面入手。哪怕不能一时化解,也应进一步缩小这些高中的班级规模,避免大集体行为环境下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带来的过重压力和负面影响。正如杨东平先生指出的那样,哪怕“稍微给予学生一点尊重、一点休息和自由”,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

其实,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高中教育,必须能够适应人口压力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创造力不足和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等方面竞争力不够等问题。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4班)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