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教改“突围” 增添异彩——玉林市玉州区东环小学办学剪影
杂志文章正文
教改“突围” 增添异彩——玉林市玉州区东环小学办学剪影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04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陈 蓉

2013年3月14日,玉林市玉州区东环小学(以下简称东环小学)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他们走进校门后,既不参观校园,也不听取汇报,而是直奔教学楼,直接观察课堂教学。当走到该校2010(10)班的走廊上时,他们在“思维展台”前停住了,领头的一人指着一张张天马行空、纵横交错的学习大卡说:“在小学里也有德国思维训练的内容,太好了!”说这话的人,正是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原来,秦斌正在带队调研我区实施MS—EEPO有效教育(以下简称有效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

面对上级领导的肯定,带着激动与自豪,东环小学校长龙玉洁将学校近年来实施有效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以及学校的办学情况一一道来……

寻找突破口

东环小学创建于1995年,是玉林市区新建的一所全民所有制完全小学。早在建校初期,该校就开展了“培养学生特长校园活动”模式研究,历经“创素质教育之优 示全面育人之范”的实践与“新校园文化育人”的探索,办学质量不断提升。2012年,随着市政府迁址、全市实施“学校建设大会战”和设立新城区,东环小学的生源由原来以政府机关单位子女为主变为以原住居民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骤然面临很大压力。

“在新建学校和升级改造的学校不断增多、生源欠佳、政策倾斜有所减少的情况下,我们该以什么为突破口,再次实现教育提质?”带着这样的疑问,龙玉洁校长与学校领导班子以“教育创新”作为学校的文化追求,开始了一系列探索。

2012年春,该校开始尝试将有效教育引入学校全方位常态化管理工作中。当年,该校将学校文化核心定位为“博慧”“创新”,确立了“和谐发展 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一开始,该校的教学改革着眼于新课型的应用及推广实践,可在2012年底,在某次接待江浙名校教育考察团的评课时,嘉宾们的点评让校领导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课堂评价平淡无奇,未能触动听课者的心。怎么办?龙玉洁校长随后到当地的两所优秀课改学校听课,课后虚心向这两所学校的领导及玉州区教研室的专家请教。“我终于顿悟:训练学生思维的秘密武器是哲学方式课型。学校一定要把这个课型做实做好。”她说道。

时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庞锡兰曾成功运用“要素组合方式+哲学方式”上过一节作文指导课,由此成为该校小学生哲学方式课探索试点第一人。新的探索在她所带的班级开始后,她经常与学校领导、同科组老师交流实践情况,教师们也常到她的课上听课,共同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2013年初,该校终于摸索出了小学哲学方式课的上课流程:(师)出示开放性素材→(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汇集整理问题→(生)民主筛选问题→(生)主题探究+目标演化→(师生)升华拓展+学科渗透。随后,庞锡兰以“教室”为素材,在校内执教了一堂展示课,在学生呈现的思维大卡上,满是学生对教室千奇百怪的构想——沙滩上的教室、云间的教室、可实现多功能转换的教室……学生所呈现的构思突破了现实教室的局限,在时空上有了很大的跨越。后来,这些思维大卡被展示在2010(10)班的外墙上,成了2013年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室装备现场会的一个亮点,受到了来访嘉宾的广泛关注。

“小试牛刀”的成功,正式拉开了该校有效教育实验向纵深发展的帷幕。

创建教研团队

2014年12月10日,东环小学教务处副主任梁佳妮展示了一堂活色生香的数学课。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我们团队来展示!”“我回答!”“我补充!”“我来点评!”……教室里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展现出了自信、思辨的风采。看到这一幕,前来听课的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模式调研组组长谢学宾欣慰地说:“如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都能这样上,那基础教育改革就有希望了!”

东环小学的有效教育课堂能够得到专家的高度赞赏,离不开该校创建的校本教研活动方式。2012年,该校结合本校教师数量大、中年教师比例大、部分教师专业发展不精的状况,提出了创建“年级教师学科教研团队”的设想,试图将校本教研的权力和工作重心下移至各学科组,让各年级学科团队负责组织开展本年级的教研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统筹指导,形成三级教研网络。该校副校长周言清说:“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体现在教学研究要切实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教师有探讨和解决问题的愿望。通过研讨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样的教研活动教师才乐于参与。”

据周言清介绍,该校的“年级学科教研团队”以专题研究为形式,以集体研讨为手段,以研究课为载体,将专题研究分为两类:一是以学校教研团队组织开展的有关有效教育课型方式在学科应用方面的研究,二是以年级学科团队开展的学科内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如此细致分工下来,教师研究的目标明确,方向清晰,教师在点与面的研究中找到了各自的“组织”,同一团队的教师组织互相听课,整个团队的教研能力提高了。

该校教师阮雪莲是年级教研团队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学习方式的训练课,学习方式的应用课,现在已经常态化,我们的教研团队也在不断的培训、探讨、总结与实践中日渐成熟。比如我们团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板卡的使用、师生的约定、表达的呈现、单元组的组建、团队合作的操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样的教研方式惠及了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余文妍老师刚从乡下调到该校任教时,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上课流程设计,都让推门听课的领导皱眉。不久,她加入了二年级语文教师教研团队——“卓越团队”,队员们制定了帮扶计划,分块分人负责,例如负责备课帮扶的教师拿出自己参加有效教育培训的资料与余老师分享,引导她按备课方式上课,课后反思、改进。一个学期后,她逐渐掌握了要素组合课型的特点,并在当年的玉林市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2014年12月,该校共有42名教师分别通过了“玉林名师·学科带头人”“玉州名师·学科骨干”“玉州名师·学科新秀”的遴选,成为当地的优秀教师或名师。目前,该校的张茵、林献红、苏红华、陈海军、卢甲清等数位教师均在平台互动课型应用研究方面小有收获,成为学校教研团队的骨干。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出了自信乐观、思维活跃的学生:除了思维大卡,学生们还能在课上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学习内容;通过小组交流、竞赛、讨论,学生们在课上积极实践、动手操作;通过自主思考与互相协作,学生们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翻开该校每月印发的《有效教育实验通讯》,不仅能从中看到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对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还能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每个栏目中的作品,都展示着该校教师在教研方面的努力和学生学习的精彩。

向课堂之外延伸

走在东环小学的校园里,总能感受到一股股活泼的气息:足球社团的成员们在球场上巧妙地带球、过人,旁边不时听到观众的欢呼;滑轮社团的成员们脚踩滑轮,熟练地过桩、旋转,像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篮球社团的成员们激烈地抢球、投篮;社团活动教室里,豆豆贴画、布绒贴画、碎布小熊玩偶点缀在教室四周;声乐教室里传出优美动听的歌声……

“2013年参加省级咨询专家培训后,我意识到以思维为前提的教育,光靠课堂转变是有限的。”龙玉洁校长说。随着有效教育的深入开展,该校又开始思考如何实现课外与课内的有效衔接,让教改的内涵向课堂外延伸。为此,该校提出了以“教改撬动社团活动”的思路,用“MS—社团方式”管理学校社团活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对有效教育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

经过一番思索,“自主、合作、活力”成为东环小学发展学生社团的定位目标,“巧借资源”成为学生社团发展提升的策略。2013年春季学期,该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生社团招募活动,29个社团共招募了近700名学生。当年9月,该校给29个社团配备了一名责任心强的指导老师,并分别安排了活动室,由各社团根据各自情况,选择周一至周五的第六节课时间开展社团活动。有了指导老师、活动场地和活动时间,学生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第五节下课铃声刚响起,就兴高采烈地奔向社团教室。

社团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2014年寒假前夕,该校举办首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会。会上,科学社团的学生熟练地操控机器人,引来了学生和家长的围观赞叹;手工社团的学生安静地剪裁、捏制着美丽的窗花和逼真的小鸟,惹得低年级的孩子纷纷拉着家长的手说要加入这个社团;书法社团的学生自豪地挂出自己写好的春联,甚至有家长、老师当场买下……

目前,东环小学的学生社团发展迅猛,特别是科学社团、武术社团、足球社团等11个精英社团,借助社会力量促进社团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例如科学社团在2014年春季学期有6件作品获玉林市一等奖,并上送参加自治区、全国机器人比赛获佳绩。科学社团2014年还代表广西参加亚洲机器人大赛获得金奖及最佳创意奖。

经过不懈探索,东环小学先后被评为“国家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全国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红旗大队”“广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广西爱科学月先进集体”等,被授予“为国教学,以德育人广西培养合格人才实践基地”“广西校本教研项目基地学校”等称号,承担着“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

展望未来,龙玉洁校长说,学校将会进一步深化有效教育的内涵,运用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打造适应各层次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学校。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