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为课堂注入活力 ——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中心学校教学改革纪实
杂志文章正文
为课堂注入活力 ——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中心学校教学改革纪实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07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黄雯丽 通讯员 赵 洁

学生厌学,教师倦怠,学校教学气氛沉闷,课堂缺乏活力,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几年前,南宁市武鸣县双桥镇中心学校(以下简称双桥镇中心学校)遇到了这样的办学困境。如今,这样的现状得到有效扭转,这得益于该校实施的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通过课改来激发学校的勃勃生机,让师生、课堂充满活力。”该校校长黄飞说。2011年,双桥镇中心学校结合具体校情、学情,大刀阔斧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SQ135”活力课堂,不断升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起航:确立方向,推进教改

2011年中考成绩一出来,双桥镇中心学校的教师们有点沮丧:相较于以往的成绩,当年的优秀生比例明显减少了。这是何故?该校领导班子立即召开班子会议,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占很大比例,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加上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无心向学;一方面,由于常年按照旧有模式教学,教师、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现象。“再不改,学校发展就会走进死胡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黄飞校长如是说。

在随后到来的暑假里,该校从校长到教师都进入了“备战状态”。校长带着部分教师外出学习,其他教师则留在学校,通过观看视频学习课改的相关理论。当年9月,该校将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先学后教”模式和江苏洋思中学“三三六”模式加以整合重构,初步提出了“SQ135”活力课堂的构想。

据黄飞校长介绍,“SQ”是双桥镇中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代名词,“S”为“scenic”,意为景色优美,“Q”为“quality”,意为优质高品。“SQ”体现了该校对优美学习环境、优质教育质量的追求。而“135”具体为:1个中心——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3个教学原则——有趣、有情、有理,5个教学要求——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清楚、教学疑问让学生自己提出、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经历、教学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

确定方向后,双桥镇中心学校通过多种举措推进教改。首先是确保硬件设施跟上教改步伐,此前已完成的“班班通”项目为该校教改提供了不少便利,但这还远远不够。“虽然那时学校的经费紧张,但我们还是投入了近6万元的资金,给每间教室增设了5块黑板,添置了教师授课用的扩音机等课改设备。”黄飞校长说。2014年秋季学期,该校又投入近2万元,对全校教室进行了统一的布置和美化,改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该校的教改工作就这样扬帆起航了。

借力:教学科研助推教师成长

“刚开始接触新课改的理论和模式时,我感觉有些茫然。后来,安排我到南宁二十九中听课。课堂上,学生分为6个小组围坐在一起,合作学习,讨论热烈。展示时,学生的板书清晰规范,讲解条理清楚,落落大方。这样的课堂,让我们这些老教师耳目一新。从那以后,我坚定了教改的信心。”双桥镇中心学校已有近20年教龄的教师王莹告诉记者。她说,那是她第一次亲身体验合作学习模式,当时的所见颠覆了她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为了提高教师对新课堂的认识,双桥镇中心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2012年11月,该校从山东昌乐二中请来专家对教师进行课改培训,邀请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教研员到校听课把脉,邀请县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的教研员到校听课评课,并组织骨干教师到南宁市第十四中学、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跟班学习。每学期开学,该校教导处根据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教师开展互动研讨或专题培训,还通过赛课、教学大练兵、“创新杯”新课堂人人过关教学比赛等,以赛促学,搭建了良好的教师成长平台。随着对课改的深入了解,该校教师的课改热情愈加高涨。“听课已经成了自发行为,跨年级、跨科目听课的老师比比皆是。赛课的时候,甚至出现了教室、走廊都挤满老师的盛况。这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现象,真是令人欣喜!”黄飞校长一说起当时情景就兴奋不已。

经过学习和打磨,双桥镇中心学校的一批教师在课改中成长起来,从实施课改到现在,该校有5人获南宁市学科带头人称号、48人获南宁市教学骨干称号,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表现优异,杨艳葵老师获南宁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莫丽京老师获南宁市优质课比赛三等奖……教师们脸上的倦怠逐渐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春风般的微笑”。该校思品教师韦桂琴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自己总是板着脸教学,课堂气氛很压抑。课改中我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充电,‘严师’的形象终于改变了,现在跟学生就像朋友一样,生活上、学习上碰到什么问题,他们都愿意找我聊聊。”

此外,双桥镇中心学校还以教研为抓手,在校内掀起了科研热潮,各学科组都积极申请各级课题。如今,英语组的国家级课题《网络协同教研打造“SQ135”英语活力课堂的研究》、自治区级课题《SQ“135”活力课堂的研究》,语文组的市级课题《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施》,政治组的市级课题《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农村初中思品学科创建高效课堂的研究》,历史组的市级课题《农村学校历史学科网络资源的共建共享及有效应用的研究》都已纷纷获批立项,教师们在课题的引领下进一步提升自我,把课改推向了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

改变:活力课堂让学生乐学

“下面我们开始文言文翻译接龙,哪位同学先来……”在双桥镇中心学校202班的教室里,有趣的翻译接龙游戏吸引了记者。随着教师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各小组迫不及待地“玩”起来。一个小组刚停下,另一小组立马接上,很快学生们就把一篇几百字的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了,并串联成了一篇文从字顺的白话文。“这节课让我的大脑充满活力,思维在不停地跳跃。文言文课不再是枯燥无味了,同学们的翻译甚至还用上了修辞手法,仿佛大家不是在翻译,而是在颂读一篇优美的文章。”该班学生阮海婷“很有成就感”地告诉记者。

如今,挖掘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已成为双桥镇中心学校各科教师的共识。课堂上,教师们纷纷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展示、乐于思考和探索,课堂逐渐从沉闷变为鲜活,从“一言堂”变成“辩论场”。“课改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会学’‘先学’,让他们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是‘拿筐等桃子’的人。”该校副校长赵洁说。她认为,“会学”“先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没有教师、家长在场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地学习。

为实现这个目标,双桥镇中心学校在小组建设上采用了“异质分组”的方式,即按照“好差搭配”的原则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差异较大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从而实现小组内的互帮互助。这样的方式能较好地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参与热情。该校数学教师杨艳葵告诉记者,刚开始课改的时候,不少内向的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都不敢回答问题,更多时候是“优秀生在表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她惊喜地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进入了状态,“腼腆的学生大胆起来了,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愿意参加学习了,课堂逐渐活跃起来”。

双桥镇中心学校225班学生韦琳元就是一个典型。该生原本害羞内向,在新课堂的影响下慢慢变得开朗,还当上了小组长。他说:“作为组长,必须带动全组‘活’起来!原本的我胆小、不善合作,当了小组长后,一种责任感促使我去挑战胆怯,带领全体组员开展热烈的讨论,从而形成我们组的统一答案。”就这样,韦琳元不仅变得胆大了,还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课改逐渐铺开后,双桥镇中心学校打起了第二课堂的“主意”,相继开设了跆拳道、散打、舞蹈、足球、棋类等兴趣班。黄飞校长告诉记者,如今学校大部分学生都会参加至少一个兴趣班,培养爱好,发展特长,提高快乐与自信指数。“参加兴趣班能参加比赛获奖,又不会影响学习,何乐而不为?”该校222班学生滕丽娜说。

课改不仅提高了双桥镇中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还提升了学校在当地的知名度。如今,该校被誉为“三园式”(学园、花园、乐园)学校,先后获得广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广西科普活动先进集体、广西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学校、南宁市课改先进集体等荣誉。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推进课改,让师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学有所成,让这条生命线得以延续并充满活力。”黄飞校长眼中充满了激情和信心。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