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斯人已去 德范永存——追记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莫振高
杂志文章正文
斯人已去 德范永存——追记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莫振高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296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欧金昌

在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都安高中)校园北面,坐落着一栋略显陈旧的教学楼,二楼走廊的一头,是一间十分普通的办公室,简易、漆成绿色的单薄木门,门框右上角钉着“校长办公室”的牌子。过去,这里经常出入着一位和蔼可亲、身材高大的男子;如今,这里房门紧闭……这间办公室曾经的主人,已经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2015年3月9日,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与世长辞。

他走得那么突然,来不及与他深爱的校园告别,来不及交代他未完成的工作,更来不及与他至亲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就这样,突然走了。

震惊:不愿相信这是事实

3月9日下午,都安高中的保卫干事陆汉庭像往常一样在门卫室里值班。突然,一辆小车开进校园。都安高中资助办主任韦喜凤出现在车旁,神情慌张地接听着电话。几分钟后,几位校领导匆忙赶来。陆汉庭感觉像是出了什么大事,连忙上前询问,韦喜凤无暇回应,只说:“先不要问。”随后,一行人焦急上车,匆匆离开。

陆汉庭隐隐感觉:“出大事了!”

不久,噩耗传来:莫振高校长不幸去世!

消息很快在网上疯传。许多在都安高中工作的老师接到了求证电话,韦喜凤的手机更是“被打爆”。大家无论如何都不相信,那么高大结实的莫校长,怎么说没就没了?

陆汉庭事后告诉记者,之前是传闻校长住院了,以为是校领导集中起来去探望,但真的没想到是去世。

“真是太突然了,让人很难接受!”陆汉庭有点哽咽。

学生们也不愿相信这是事实,因为他们眼里的莫校长是那么高大结实,看不出生病的模样。该校高三学生明雅兰说,当时班上的很多同学都不相信这是真的,认为是别人乱传。而当事情被证实后,明雅兰悲伤地说:“我真希望莫校长只是睡一觉而已。”

据了解,今年2月份,莫振高被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结石,但他坚持带病工作。毕业班的“百日誓师大会”,他按时参加,依旧带着他那特有的和蔼可亲的笑容,腰杆挺直,声音洪亮,充满了斗志与激情,看不出有任何异常,但据其妻子回忆,当天他一回到家就“瘫倒”了。

3月2日,莫振高接受了手术。术后的3月7日,他坚持到南宁参加招聘会,要亲自为学校招聘优秀教师。9日,他在妻子的搀扶下来到招聘会现场,但未进会场就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9日下午15时许,莫振高因突发心源性疾病抢救无效辞世,享年61岁。

9日晚21时整,都安高中数十间教室同时熄灯,校园里一片静寂。学生们自发组织全校熄灯致哀活动,4 600多名学生集体起立,为莫校长默哀……

悲恸:送莫校长最后一程

天灰蒙蒙的,不时飘着细雨。连日来,大批都安高中的校友从外地赶回来送莫校长最后一程。有的刚走进都安高中的校门就痛哭起来,嘴里叨念着莫校长。

都安高中的门卫韦荣回忆,一名昔日的学生从上海赶回,刚到学校门口,便悲痛地大哭起来,脚步都踉跄了,旁人连忙扶着她到校园桂花树旁坐下,好一会她才缓过神来,但依旧泪流不止。

学校另一名门卫陆汉庭告诉记者,当天许多校友回到校园,神情十分悲伤,为了不让大家过分伤心,原来校园里张贴的多处有关莫校长的照片都撤下了,只留了几处人物简介之类的内容。

3月11日,在广州工作的都安高中校友杨晓乾匆忙地往都安县城赶。因工作繁忙,平时很少回来的他十分懊悔:“前几天还和校长通电话,说过段时间回来聚聚。”风尘仆仆的杨晓乾眼圈通红,满脸悲伤。

连续6天,前来悼念的人络绎不绝。一些认识和不认识莫振高校长的人都带着小白花,涌入他家门前的小巷,巷子里摆满了花圈。据称,都安县城3家花圈店的花圈全部脱销,不少人不得不到附近的马山县、河池市、南宁市购买。

清华大学招生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等多家高校机构专门发来了吊唁函;美国哈佛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多名教授致信吊唁。

3月14日晚8时整,都安高中副校长韦斌益代表学校致悼词。“莫校长,明天你将与青山相伴,与黄土相依……”念到这里,韦斌益不禁失声痛哭,人群跟着哭成一片。

当晚8时40分,遗体告别仪式结束,人群中仍隐隐传来哭声。凌晨1时,还有约200名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校友不愿离去,他们希望在莫校长灵前守护最后一晚。

翌日清晨,天空依然飘着凄寒的细雨。7时40分,莫校长的灵柩被抬出家门,送行的人们抬着花圈紧跟在灵柩后面。

灵柩经过的地方,道路两旁的人都静默肃立,目送莫校长最后一程。一名昔日的都安高中学生专程从外地赶回,静候在灵柩经过的路上。他手举一张放大的毕业照片,这是莫校长与他们的合影。举着这张巨幅照片,他的眼睛一直湿润着,及至灵柩靠近,他的泪水夺眶而出……

据陆汉庭回忆,作为送行者之一,他看到不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加入送行队伍,队伍越来越长。他说,那是因为莫校长的精神和事迹感动了众人。

追忆一:他是那样地爱着学生

地处我区西北部的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农民多以种玉米为生。近年来全县人均年收入在1 600元左右,特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全县家庭贫困学生人数较多,在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千余名新生中,有近三成是贫困生。

1998年9月开学,家住都安澄江乡的蓝玉锋带着大儿子蓝程来到都安高中报名注册,但父子俩在校园里神情沮丧、一筹莫展,因为他们交不起学费。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们壮着胆子来到了校长办公室。听了蓝玉锋的叙说,莫振高安慰说:“你别急!先让孩子进来,我们再想办法。”

此后,莫振高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工资,资助蓝程上学,直至他高中毕业。蓝程后来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如今已博士毕业,在北京工作。

“是莫校长改变了我儿子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命运!”蓝玉锋一直记着莫校长的恩情。在莫振高的葬礼上,这个饱经风霜的老汉哭成了泪人。

“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莫振高曾这样发誓。他常说:“一个孩子只是学校的几千分之一,却是每一个家庭的100%!”多年来,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先后资助300名学生念完了高中、大学。

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莫振高走访了无数贫困学生家庭,无论路途多遥远、多难走。去年春季学期的一天,莫振高来到位于该县地苏镇三力村的韦寒露同学家了解情况,准备为韦寒露申请助学金。韦寒露母亲韦荣晓看到校长亲自来访,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感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连声说:“莫校长是好人!”

莫振高的心里永远装着学生。昔日的学生,或是企业老板要请他吃饭,他总是说:“吃饭就免了,还是把钱用来资助学生吧。”为了能让学生获得资助,莫振高事必躬亲,多方争取资助,有时碰到某些老板的冷眼、遇上某些老板“放鸽子”,他都一笑置之。身边的同事都劝他:“您一个校长,没必要这样!”他笑笑说:“为了学生,我牺牲一点自尊没什么。”

“贫穷并不可怕,它可以锻造一个人的品德与毅力,进而使人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去改变贫困。”莫振高经常这样激励学生。

都安高中的学生,不但从莫校长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激励,还获得生活上的点滴关爱。

该校党支部副书记韦明壮提起多件“小事”:在宿舍里看到学生从厕所出来,莫校长会叮嘱他们先跺一下脚,不要把水带到床边;看到学生晒衣服,莫校长会提醒他们衣服要拧干;南风天过后出太阳,莫校长会提醒学生晒被子;学生被雨淋了,广播里会传出莫校长的声音“食堂为大家准备了姜糖水,请淋了雨的同学去喝”。

“莫校长总是喜欢用学校里的广播关心我们。”该校高二学生明雅兰告诉记者,“早上太阳很大时,莫校长通过广播提醒我们把被子拿出来晒;中午时,他提醒我们把被子翻一面;傍晚时,他又提醒我们收被子,并把被子抖一抖……”

类似的小事,莫振高坚持做了几十年。每天早上6时,他准时到男生宿舍叫学生们起床;每天下午2时25分、傍晚6时40分,他总会出现在教学楼前那棵龙眼树下,督促学生“快快进教室学习”……

莫振高经常这样教育学生:“考试的能力,可以让你获得1次成功的机会;做事的能力,可以让你获得10次成功的机会;做人的能力,可以让你获得100次成功的机会。”这一番话,深深影响着学生。

在学生心里,莫振高是校长,是严师,更是慈父,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校长爸爸”。

追忆二:他深爱着这片故土和这份工作

莫振高自小家境贫寒,通过自身努力走出农村后,他没有走远,而是坚守在这个偏居一隅的瑶山县城。1992年,因教学成绩突出,广州几所重点高中出10万元年薪聘请他,他没有走;他的学生毕业后,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当上了领导,请他到所在城市工作,他也没有走。他始终坚守在家乡这篇热土上,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瑶山的教育事业。

多年来,都安瑶族自治县发展教育的决心和力度很大,该县县委书记陈继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12—2014年,都安全县教育投入3年累计22.72亿元,年均递增11.62%,教育投入增幅均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仅在都安高中的财政投入方面,该县三年来累计投入8 083万元,年均增长超过50%。

1996年,莫振高担任都安高中校长。多年来,他用好上级部门的资金,全力谋求学校发展。他把上级部门安排的资金每一分钱都花在学校建设上。

作为一校之长,他的办公室寒酸得令人无法相信:一扇简易的木门关闭后,常让人误以为是杂物房;办公室内的摆设十分简单,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沙发、桌椅、文件柜。学校建起新楼后,后勤部门多次劝他搬进新楼办公,他都拒绝了。他说,我们艰苦一点不要紧,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应该优先安排教学用。

莫振高学的是中文专业,常年带高三毕业班,多的时候上三个高三毕业班的语文。哪怕是担任校长后的近二十年来,他都没有脱离教学,没有离开讲台。该校语文老师韦明祖曾经与莫振高同在语文组,他常感觉跟不上莫校长的步伐,“因为莫校长有扎实的功底、敬业的精神、拼搏的干劲”。

过去没有电脑打印,莫振高就把学生的优秀作文用蜡纸一笔一画刻写出来,油印后装订成册。几十年过去了,他笑着对昔日的学生说:“我那里还珍藏着你们当年的作文。”学生们都以为莫老师在开玩笑。该校的韦喜凤老师就是莫振高当年的学生,她在整理莫振高办公室的遗物时,发现了这些手刻的、装订成册的作文,还找到了自己当年的作文。韦喜凤哽咽着说:“那一刻,真是泪崩了!”

常年带高三毕业班,莫振高意识到高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而学校的心理老师紧缺,于是他决定学习心理学。2008年秋,他在繁忙的学校管理、教学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习心理学,并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随后,他额外给高三的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或讲座。

韦明祖老师告诉记者,莫校长的心理讲座“班班有掌声,节节有掌声”,有时因外出开会漏了课,常常受到学生们的强烈“抗议”,要求“补回”。

“哪怕多讲5分钟,就是多5分钟快乐!”学生季柳级说,“莫校长的课,我们永远听不够。”

“我们一直期待着听莫校长的课,可惜再也听不到了。”高二学生明雅兰悲伤地说。

莫振高注重细节,学校迎接嘉宾来访,他想到了在矿泉水瓶上贴上“都高欢迎您”。他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校园里有果皮纸屑,他会弯腰捡起丢进垃圾桶。要求老师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比如:节假日排班执勤,他都是先把自己排上;军训时与学生拉练,他一直跟随着队伍小跑,从不偷懒。

“他做事总是让大家心服口服,继而齐心协力。”与莫振高共事20多年的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韦明壮说,“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同事的大事小事,他都牵挂于心。”

莫振高十分珍惜时间。副校长韦斌益说,去南宁开会,莫校长都是当天去当天回,早上8时的会议,他6时出发。过去交通不方便要走二级路,凌晨四五点出发也是常有的事。

节省下来的时间,莫振高几乎全都投入到学校的事务上。三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因个人私事请过一天假,更没有因为个人私事缺过一节课,每逢节假日,他还主动留在学校上岗值班。

在一份简历里,莫振高在业余爱好一栏中填下这样两项:“教学、管理。”简单的两个词,却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也足以说明他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的热忱。

铭记:继承遗志,把爱延续

有的人走了,他还活着。莫振高校长逝世后,八桂大地迅速掀起了学习莫振高精神的热潮。

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陈继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都安是贫困县,在这里工作,一定要有拼搏和奉献的精神,莫振高校长就有一股子干劲,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3月18日,都安及时召开学习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动员大会,全县四家班子领导、广大党员干部、各乡镇中学校长、中心学校校长、各村(社区)小学校长以及都安高中师生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了会议。该县下发《中共都安瑶族自治县委员会关于在全县开展向莫振高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全县上下学习莫振高的先进事迹,继承莫振高献身教育、恪尽职守、爱生如子、敢为人先等优秀品质。

都安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王崇岸表示,全县教育系统将以学习莫振高为契机,深入开展“铸师德、转教风、促学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巡回演讲、开展征文比赛等方式,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全县范围内铸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关爱学生的优秀教师队伍。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向莫校长学习,用心做好每一件事,通过制度把都安高中管理好。”都安高中副校长韦斌益说。

3月19日,记者走访都安高中。刚刚经历一场悲痛的校园,此时已经恢复往日的生气。下午17时的课外活动时间,毕业班的学生跟着本班的旗帜,列队来到操场上,伴随着充满斗志的校园广播,围绕着操场跑起来,口号声不绝于耳。学生们都牢记莫校长的遗训,“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只有锻炼好身体,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迎接高考。他们一定不会辜负莫校长的期望!

“莫校长匆匆走了,没来得及留下临终遗言。但我们要继承莫校长的精神,继续前行,完成他未竟的事业。”韦喜凤老师这样说。

莫振高的逝世,对区内高校的师生们触动很大。3月19日,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举办“缅怀莫振高校友学习莫振高校友”座谈会。文学院党支部书记蒋兴礼说,莫振高校长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终生,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作为老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学生,要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闻知莫校长逝世的消息,社会爱心人士——广州某公司总经理陈重明“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那个曾经翻山越岭不喘气,带着爱心企业家深入瑶乡走访贫困学生家庭的莫校长,“怎么就这样走了”?听到噩耗后,他忍不住哭了起来。如今已经资助着几个都安高中贫困学生的陈重明说:“资助学生这条路会一直走下去,这样才对得起生前爱生如子的莫校长。”他表示,日后将拿出公司利润的10%左右,继续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读书。

曾得到莫校长关爱的高二学生蓝天富表示,以后有了工作,有能力了,也要像莫校长那样,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3月22日,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下发文件,号召全区教育系统向莫振高同志学习,要求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以莫振高为榜样,对学生充满关爱,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四有”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

有人说,对逝者最好的纪念,就是好好地活着。近段时间,莫振高的儿子莫智强忍着悲痛,与母亲一起料理父亲的后事。他这样说:“爸爸,你好好休息。你不在的时候,我们一样会努力的!”

【人物档案】莫振高(1954—2015),河池都安人,生前为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1972年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国家A类人才,曾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长、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等多项荣誉。2000年5月获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同时获国务院颁发的“五一”奖章,受到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多次在全国中学校长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

链接一:

各方对莫振高的评价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发来唁电说:“莫振高校长一生严谨治学,诲人不倦,成果丰硕,桃李芬芳,他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山区学生的基础教育工作,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大石山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发来唁电说:“我们知道,他一定是倒在工作岗位的,他是视学生为儿女,爱生如命的一位校长,他是将学生的命运与自己的使命结合在一起的校长!”

美国哈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康纳迪克州大学等国外高校的教授、博士联名发来唁电说:“莫校长一身正气、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为我们广大师生所敬仰,亦将永远激励我们。”

美国都安高中同学会发来唁电说:“莫校长教育之精髓,首重倾心相待,他为人谦恭有礼,体贴洞察,爱护师生胜过亲人;他一生倾囊助学、扶弱济困、循循善诱,是以桃李天下,劳苦功高。”

《光明日报》评价:“莫振高只是一名普通的山区高中校长,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只有35年如一日的平凡坚守。但正是这种平凡和坚守,造就了他的崇高,彰显了他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山区教育实践家的时代价值。”

《中国教育报》评价:“莫校长能够俯下身子,看着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仁厚的心慰藉每一个身处逆境、心处困境的孩子,这就是伟大的教育。”

《广西日报》评价:“莫振高呕心沥血帮助贫困学子,志诚奉献于都安瑶乡的教育事业,严谨治学形成学校良好校风,以身作则团结一批优秀教师。”

链接二:

我区持续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

近年来,我区持续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据自治区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07-2014年,我区累计资助学生达2 472.6万人次,各级财政投入的资助资金264.05亿元。8年间,财政投入的资助经费和受助人数连年大幅增长,资助经费从2007年的7.53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57.37亿元;资助人数从57万人次增加到463.7万人次;资助项目从7项增加到22项。

2014年,我区资助学生人数与金额创历史新高。仅普通高中教育一项,全区就安排普通高中免学费补助资金1.39亿元,为14万名库区移民子女和在国贫县就读的普通高中学生免除学费;安排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69亿元,资助25.9万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大学新生路费补助0.25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1万人;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滋蕙计划专项资金0.19万元,奖励品学兼优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0.95万人。

社会爱心企业及个人捐资助学是学生资助体系的有效补充。学校校长、教师向爱心企业、个人、慈善机构募集善款,使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完善。莫振高校长多年来坚持向社会募集善款,使学生得到了社会更多的温暖和关爱。他的做法为政府的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