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杂志文章正文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33        返回列表

执教:南宁市仙葫学校 谢 燕

评析: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 吴鸿丽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

生1:我喜欢《小飞侠》。

师:你真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

生2:我喜欢《海的女儿》。

师:看得出这位同学也很爱阅读。

生3:我喜欢《丑小鸭》。

师:你的记性真好,《丑小鸭》是我们学过的童话故事。

生4:我喜欢《青蛙王子》。

……

师:同学们能够说出这么多,证明大家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由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故事,先请一位同学读课题。(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七颗钻石。)

师:“钻”平舌音读得特别准确,学着他的样子,全班一起来读一遍。

【评析】三年级学生在课内外都读过一些童话故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学生在二年级时还学过童话故事《丑小鸭》,对童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执教老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学生既有话想说又有话能说。此外,教师激励性的评语让学生具有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读完后举手示意。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你们的读书声真好听!课文中的生字词你都会读了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大家看一下,哪些字词的读音容易读错呢?

【评析】生字词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这不成问题,但是对于后进生而言,学习生字词需要层层推进。执教老师出示生字词后,没有马上让学生读,而是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请学生观察哪些生字词容易读错,为学生学习生字词做好了铺垫。

师:谁来提醒大家哪些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

生:瞬间的“瞬”。

师:“瞬”是什么音?

生:翘舌音。

师:请你当小老师,带领我们读一遍,好吗?

生领读“瞬间”,全班跟读。

师:很棒的小老师,还有谁要提醒我们吗?

生:匆忙的“匆”是平舌音,并且是后鼻音。

师:跟它一样是平舌音的还有哪些生字?

生:“凑”。

师:请你当小老师,带领我们读一读。

生领读“匆忙”“凑上去”,全班跟读。

师:谢谢这位小老师。还有谁要提醒吗?

生:我想提醒的是“咽”字。

师:老师也想提醒你,唾沫连起来的时候我们应该读什么呢?

生:咽唾沫。

师:请你当小老师带领我们读一遍。

生领读“咽唾沫”,全班跟读。

【评析】对于第二学段的“识字教学”,执教老师重视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结合所学的知识,用提醒同伴注意哪些字的读音这一教学策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这比直接指导收到的效果要好。“小老师”的带读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目标。在生字教学中,教师这样做既照顾了后进生又兼顾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实现了以学定教。

师:接下来,老师要增加一点难度,这些生字词你都会读了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生自由练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女同学读一行,男同学读一行。

男生女生比赛读生字词。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但是要注意,“竟”是后鼻音,“咽唾沫”要读轻声,“匆匆忙忙”读平舌音。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开火车。

生玩“开火车”的游戏。

师:刚刚这列小火车虽然出现了一点小问题,碰到了红灯,但还是开得很顺畅,请把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评析】通过小老师带读、全班读、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我会写生字词。)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读了,那么你会写了吗?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谁能提醒大家需要注意哪些字词的写法?

生1:“舔”字右边不要写成“小”字。

生2:涌出的“涌”字不要漏了一点。

师:谢谢你的提醒,你真会观察。

生3:匆忙的“匆”中间有一点千万不能漏掉。

师:你真细心。

生4:写口渴的“渴”时不要把偏旁写成“口”字。

师:这位同学把“渴”和我们学过的“喝”联系在了一起。

生:“沫”字下面的一横比上面一横短。

师:是第一横长第二横短。你说得很好!

【评析】本课的生字词比较多,学生易写错的生字词有:舔、匆、唾沫、渴、罐。执教老师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容易写错的生字词,培养了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师: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呢?

生:罐。

师:“罐”是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罐”的偏旁我们读作“缶”,它在古代是这样写的。(多媒体课件出示汉字“缶”的演变图。)从第二幅图来看,你觉得像什么呢?

生1:像花生。

生2:像一个葫芦。

师:上半部分表示又大又粗的棍子,下半部分表示一个容器。一个人拿着木棍往容器里干什么呢?瞧,他在倒泥,倒泥来做什么?

生:做罐子。

师:是的,所以含有“缶”字部首的字跟陶器有关,如缸、缺、罐字,现在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评析】“罐”是本课中最难写的一个生字。观察是写好汉字的前题,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分析汉字的关键笔画,学生还很难掌握,通过出示“缶”字偏旁的古今文字演变图,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识字,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

师:(范写罐字)“罐”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缶”时先写撇短横再写长横,接着写竖、竖折,右边的草字头起笔要上一些,注意单人旁的竖要在竖中线上起笔。

师巡视,纠正学生写字时的错误姿势。生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欣赏。

【评析】执教老师设计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欣赏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写字时的优点和缺点,这也是学习巩固的过程。

三、概括大意,厘清变化

师: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现在我们走进课文。你们读了课文,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你觉得这是一个( )的故事?把一个词语填进括号里。

生1:神奇。

生2:富有爱心。

师:刚刚有同学说这是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你觉得神奇在哪儿呢?

生:金色的罐子里涌出七颗大钻石,我觉得很神奇。

师:神奇的水罐会发生变化。你知道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吗?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直接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生1:水罐发生了两次变化:一是水罐变成了银色;二是水罐又变成了金色。

生2:水罐变成了七颗钻石。

生3:当她醒来的时候,水罐装满清澈又新鲜的水。

多媒体课件出示木水罐、银水罐、金水罐的图片。

【评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找出水罐发生了几次变化,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生生互动,动手找一找,学生初步感知了课文,厘清了文章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旱灾之大

师:一个小小的水罐发生这么多的变化,实在是太(神奇)了。这个神奇的故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

生:在旱灾的背景下发生的。

师:这是一次普通的旱灾吗?

生:不是,这是一次大旱灾。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第一句话。生个别读,再全班读。

师:当旱灾发生的时候,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

生:水。

师:我们想象一下,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将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生1:土地开裂。

生2:人和动物会渴死。

师:河流没有了水,地面都裂开了,这就是干涸。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河流干涸的图片和句子。)

生读句子“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师:放眼望去,仅仅是这条河流、这口水井干涸了吗?

生:不是。

师:那是怎么样的呢?

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多媒体课件出示河流干涸的图片和句子。)

生读句子。

师:我从你的眼里感受到了难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河流、水井都干涸了,没有了水的灌溉,植物会怎么样呢?

生:草木和丛林也都干枯了。

师:原来绿油油的小草枯死了,郁郁葱葱的森林也消失了。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生读句子。

师: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那么人和动物又会怎么样呢?

生:许多人和动物因为焦渴而死。

师:渴到什么程度?

生:渴到人和动物都起不了床,喝不到水。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人和动物因焦渴而死的图片和句子。)大家看,“焦”字四点底与什么有关?

生:水、火。

师:跟火有关,说明人的喉咙像被火烧焦一般冒出烟来了,你说难受不难受呀?谁愿意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从“焦渴而死”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有些人在床上起不来,小孩因为口渴没水喝而哭了。

生2:我看到大人们渴得嗓子都冒烟了,听到小孩们哭得很大声。

师:(播放配乐)这场大旱灾让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庄稼都枯死了,人和动物没有水喝、没有东西吃,阳光火辣辣地烘烤着大地。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人和动物都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最爱他们的亲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伤心。

师: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吗?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生读文段。

师:老师感受到了你的伤心和难过。你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

【评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出示图片,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干涸、干枯的含义,再通过字理识字的方法,可以快速地理解焦渴的程度,通过想象理解焦渴的场面,抽象的词语也变得具体生动。通过让学生理解“大旱灾、所有的、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词,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才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河流的干涸、草木的干枯以及焦渴而死的悲惨,进而体会到旱灾的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执教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看图片、听配乐等方式渲染气氛,从而进入文中的情境,感受旱灾带给人和动物的伤害。

五、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师: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所有的草木丛林都干枯了,人和动物因为焦渴而成群的死去。此时此刻,你觉得那里的人们最需要什么?

生:水。

师:是呀,水是如此的重要!于是,一个小姑娘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她找到水了吗?

生:没有。

师:小姑娘为什么找不到水?

生:因为所有的河流都干涸了。

师:不管去哪儿都找不着水,明知没有水,小姑娘为什么还要去找呢?

生:为了生病的母亲。

师:小姑娘去了很多地方,她去了哪些地方?我来采访一下这位同学。(师扮演记者采访学生。)

生:我去了河流边、小溪边找水,还去了海洋边找水。

师:你找到水了吗?

生:没有。

师:明知道没有水,你为什么还要去找呢?

生:我想让生病的母亲喝上水。

【评析】教师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便于学生深入文本。在教师采访环节,学生进行了口语表达训练,感受到了自己就是小姑娘,这样有利于他们体会小姑娘的情感。

师:看得出这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小姑娘,再苦再累她都不怕。小姑娘去了很多地方,可是哪儿都找不到水。岩石划破了她的双手,荆棘刺破了她的衣裳,最后她累倒在了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竟然发现空的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想一想,她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生:喜出望外,因为她终于找到水了。

师:大家看大屏幕,还有哪些词语能够表达她此时的心情?

生1:我真想喝个够。

生2:赶紧抱着水罐往家里跑去。

师:为什么小姑娘不是走回家而是跑回家呢?

生:因为她想让妈妈快点喝到水。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喜出望外”的含义吗?

生:很高兴、很兴奋。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喜出望外的含义。)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让你感到喜出望外的事情呢?

生:收到了盼望已久的生日礼物,我喜出望外。

【评析】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在理解词语“喜出望外”的含义时,执教老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步步引导,将词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理解。

师:水罐发生第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师:是的。课文中的水罐发生了5次变化,第一次变化是因为小姑娘的孝心,那发生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总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深化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理解,理解是建立在感悟的基础上,但这一切都离不开读。在本课教学中,执教老师着力体现读与悟的紧密结合,辅以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水到渠成地体会“爱”这一主题。

教学中,执教老师紧紧抓住描写水罐变化和刻画人物动作、人物心理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读、画、品、议、悟,抓住“哪儿也找不着”“累得倒在地上”“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孝心的神奇与伟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进入情境说出孝心、爱心的话语,使我们为小姑娘的孝心而感动,也为小姑娘对过路人的关心而赞叹,更为母亲对小姑娘的爱而震撼。小小的童话故事,寄托了深深的道德内涵,教学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很好地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

本课教学除了凸显“水罐变化”这一主线,执教老师还抓住了干涸、干枯、焦渴这三个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教学凸显了三个特点:一是对比组合,比较词与词之间的差异;二是词不离句,联系语境理解词义、句意;三是诵读积累,形成语感。在比较中,学生理解了三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和用法,夯实了语言基础,将小姑娘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愿意将这救命的水让给他人的大爱烘托得更加高尚,显现出学生阅读活动理性与感性共生的理想状态和境界。

(注:本课例荣获2014年广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