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整治有偿补课,鞭子不能只打教师
杂志文章正文
整治有偿补课,鞭子不能只打教师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08        返回列表

袁 浩

中小学补课现象屡遭诟病,补课乱收费成为多年来群众反映、投诉最多的教育问题之一。11月11日,广东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小学补课的调查,共涉及95 000份问卷。结果显示,周末补课的超3成,寒暑假补课的近5成。据调查结果分析,家长和学生自己要求补课的比例相当大,两项相加后,高中生的比例接近80%,初中生的比例接近70%,小学生的比例甚至超过了85%。(2015年11月12日 《广州日报》)

对于有偿补课,教育部早就划出了六条“红线”。不仅是广东,国内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对“有偿补课”三申五令。但现实却是,有偿补课仍是一个难以医治的痼疾。一些家长和学生“自行找老师补课”,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家长向教育局投诉“不补课”的事件,这些似乎都在向社会表明,有偿补课是“周瑜打黄盖”的双方自愿行为。

有偿补课真的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深究其根源,关键仍在于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在起作用。在所谓“谁不补课谁落后”思想的促使下,家长和学生“自愿补课”其实是一种次优选择。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言:“在考分决定一切的现实下,即使教师不想补,家长也要追着补。”

治理有偿补课,鞭子不能只打在教师身上。说到底,被广为诟病的有偿补课,其实就是应试教育衍生的怪胎。教育评价方式不变,有偿补课乱象就难以禁绝。因此,对于有偿补课,不能仅从师德师风上找问题,更需铲除这一现象长期治理又长期存在的土壤。

第一,要改革目前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方式,改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改分数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营造公平、宽松的教育环境,使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落实到位。假如当前的教育评价能将社会实践、综合素质与考试分数放在同一天平上,假如从教育部门到家长都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全面成长上,有偿补课还会“疯狂存在”吗?

第二,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公平分配,消除“大班制”“择校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获得老师的悉心关爱。

第三,家长要转变观念,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充分认识到学习成绩高低不是判定孩子成才的唯一标准,引导孩子多学习课外知识,增长社会见识,使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当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教师有责任多给他们进行无偿辅导。

鲁迅先生曾在《狂人日记》里呼吁“救救孩子”,今天我们同样呼吁“救救孩子”。给孩子“减负”,杜绝有偿补课,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联手,最终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唯有如此,才能让有偿补课没有市场,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