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校园刮起足球风——百色市田东县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纪实
杂志文章正文
校园刮起足球风——百色市田东县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22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蒙秀溪 欧金昌 黄雯丽 通讯员 韦雄波 罗道豪

随着嘹亮的哨声,田东县油城学校(以下简称油城学校)的绿茵场上热闹起来了!

足球门前,整齐摆放着两排锥形塑料桩,男生、女生分成两组进行带球过桩训练。一时间,学生的欢笑声、加油声、喝彩声和老师的呼喊声混杂在一起,如同此刻的太阳一般,散发着满满的热情。虽然学生的技巧仍较为生疏,但他们都十分专注、认真。

这是一次再简单不过的足球训练。如今,这样的训练在田东县的中小学里屡见不鲜,已成为一种校园新常态。2014年初,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该县教育局将足球运动作为激发教育活力的关键点,以点带面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短短一年时间,全县便掀起了一股校园足球热。

政府主导,刮起校园足球风

汽车驶近田东县思林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思林初中)的时候,透过车窗,记者看到了该校的足球场。青翠的“草地”上,男生队和女生队分别占据半个球场,正在进行激烈的小组对抗赛。走近时,记者发现,男生队里还有几个校外“群众队员”。队员们铲球、过球、射门,踢得十分起劲,脸上的汗珠在夕阳余晖下熠熠生辉。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呢!跑道上铺的是煤渣,足球场上裸露着黄泥,踢一场球常常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的,都没什么心情踢球了。”思林初中学生罗彩月这样告诉记者。她虽然是一名女生,却酷爱足球,但该校以前的条件,让她不得不渐渐将这一爱好“放低”。

“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我们有很多学生都喜欢踢足球,但是以前的条件实在太差,学生只能在篮球场上玩一玩,过过干瘾。”该校校长陆德海说。

如今,这一切已经改变。4月1日,总投资170多万元的思林初中标准足球场正式投入使用。这是该县首个乡镇标准足球场。罗彩月兴奋地说:“新的塑胶跑道、新的塑胶球场、新的队服,一切都是新的,真是太好了。虽然现在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但只要一有时间我们还是会到球场上踢一场比赛,大汗淋漓之后感觉心情爽快很多,学习也更有精力了。”

截至目前,田东县已累计投入5 000多万元,为田东县中学、思林初中等4所学校建设了标准足球场,另外还投入500多万元为全县中小学校购置了足球运动器材。据悉,这还是刚刚起步,下一步该县计划将校园足球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力争在未来5年内逐步实现乡镇初中以上学校都有一个标准足球场,乡镇中心小学及村完小的足球教学条件也将全面改善。

事实上,田东县政府早在几年前就着手另一项工作——实施“强健体质工程”,投入近8 000万元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2014年,该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了教育部复核,为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该县教育局局长黄忠义所说:“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跟不上,校园足球工作根本走不远。这是一项综合工作,不是建几个足球场、买几个足球那么简单。”

在一系列得力举措的推动下,一股校园足球风迅速在田东县的学校内掀起。走进该县的学校,无论是体育课时间还是休息时间,都可见学生们在绿茵场上“拼杀”的情景,他们挥洒汗水、恣意奔跑。有了场地,学生们也有了理想和目标,田东县那拔镇中心小学学生蒙海亮对记者说:“足球可好玩了。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现在我都学会颠球了,太过瘾了。我以后要像我的偶像C罗那样,成为一名职业球员。”

社会参与,下活校园足球这盘“棋”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玩一个‘传带碰碰碰’的小游戏,3个同学为一组,配合着把球带到球门前然后射门。好,现在开始!”教练员一声令下,学生们很快分成小组开始训练。教练员则在一旁观察指导:“带球的时候不能用脚尖直接踢,要用脚内侧向前推,拐弯的时候用脚外侧来拨……”

在田东县第二初级中学的足球场上,足球队员们在田东县海星足球俱乐部教练员吕东华的指导下,训练传带球技巧。5月11日,田东县海星足球俱乐部正式与该校结成对子,较好地缓解了该校足球专业教师紧缺的压力。据该校校长农克白介绍,之前该校足球教师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的,专业水平较低。“虽然参加过几次培训,但这些老师都是‘半路出家’,仅凭自己的一点兴趣爱好,教学水平不专业、教学成效相对较差”。

专业教师紧缺,是田东县推进校园足球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该县一方面加强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确保所有试点学校都有2-4名足球兼职教师;一方面增加专业教师编制,预计今年内将新招33名足球专业教师,填补各校专业教师缺口。但是,由于兼职教师整体水平偏低,专业教师又未能及时补充到位,如何持续激发校园足球的活力?几经研究讨论之后,田东县创新了师资投入方式,鼓励社会上的足球俱乐部参与校园足球工作。

“为了吸引俱乐部的参与,我县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促进俱乐部的壮大发展,例如帮助他们举办一些相关的比赛活动。”田东县县委书记王军说。如今,田东县“老同志”“嘉众”“海星”“荣泰”4个足球俱乐部都已与相关学校结成对子,并每周安排教练员到对子学校指导学生进行足球训练。足球俱乐部的加入,既确保了教练员的数量,又能让学生更快进入“角色”。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学生凌彩连刚开始接触足球时,可谓一窍不通,凭的是一腔热情。但在足球俱乐部教练员的指导下,她进步飞快,短短大半年时间,已成为校足球队女队的队长兼守门员了。凌彩连说:“俱乐部的教练员们有实战经验,技术好,上课又有趣。在他们的指导下,我很快就掌握了踢球、守门的基本要领。而且,教练员们大都很年轻,跟我们比较容易交流沟通。”

不仅如此,田东县还与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合作,由合作院校每年安排170名左右的体育专业学生到试点学校顶岗实习;同时利用招聘特岗教师的契机,招聘足球专业或有足球专长的人才,目前全县已招聘80多名专职或兼职足球教师。如今,该县校园足球的教学力量正在逐步增强。

校校齐动,绿茵场上“演大戏”

“有了场地和足球老师后,我们的校队组建、足球课也都能顺利开展了。”田东县义圩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义圩初中)校长周海峰指着在足球场上奔跑的学生,高兴地对记者说。

现在,田东县所有试点学校都已配齐了场地、器材和教师,并且保证了“每班一个班队、每校两个校队”的足球队建制,校园足球工作迈入了常态化轨道。

随着基础的逐步夯实,田东县又开始了校园足球工作内涵化发展的思考。“场地、器材这些只是外部条件,要让学生真正热爱足球运动,发挥足球运动的健体启智作用,我们还应该深入挖掘它的内涵。”田东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该县尝试从课程文化建设上挖掘足球运动的育人功用,设计了梯度足球教学方案:幼儿阶段,开设健康领域课程,以感知为主,让幼儿熟悉球类;小学阶段,根据年级段的不同进行足球教学,1-2年级以趣味教学为主,3-6年级适当开展技能、体能、耐力方面的训练;初中阶段开始有计划地组建班级、年级、校级足球队,并开展校级、校际比赛;高中阶段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组建足球社团、足球兴趣组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与此同时,田东县校园足球校内、校际、县级联赛机制也陆续出台。校内联赛由各校在每年的9-10月组织开展;校际、县级联赛由县教育局统一组织,时间是每年的11-12月和次年的4月,分为两个阶段举行。2014年12月28日,田东县首界“中小学生校园足球锦标赛”在县体育场热烈开赛,比赛中男队员和女队员们奋力拼搏,赛场上弥漫的是青春的热情和活力,收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效果。这次比赛中,虽然义圩初中只获得了第6名,但队员们收获不小,该校校队队员韦春玖说:“这次比赛,我们学到了很多实战经验和技巧,开阔了眼界,而且还跟其他学校的同学交上了朋友呢。”

一座座校园足球舞台搭建起来了,一个个学生活跃起来了,一所所学校联动起来了!黄忠义局长不无自豪地说:“足球不仅让我们学生的身体越来越好了,更让我们的学生变得越来越智慧、越来越优秀。”采访中,思林初中校长陆德海提及一名姓陆的女生,该女生原本学习成绩较好,可由于上初中后学习压力变大,一时不能适应,造成学习一落千丈。“那段时间真的很迷茫。学校成立足球队之后,我参加了。球队的训练是很辛苦的,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单单是踢球的技术,更重要的是磨练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乐观开朗的性格。在足球训练中我走出了迷茫。”该女生颇为感慨地说。

仅一年多的时间,田东县秉持“寓教育于足球、以教育兴足球、以足球促教学”的思路,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强烈的足球风!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