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森林幼儿园——学前教育新趋势
杂志文章正文
森林幼儿园——学前教育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13        返回列表

周翠如 整理

当许多学校和家长都在敦促孩子尽早地读书、认字、接触互联网,以应对全球经济日益激烈的竞争时,丹麦、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却让孩子走进森林幼儿园,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森林幼儿园被称为“没有天花板和围墙的幼儿园”,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丹麦,90年代兴盛于德国,如今勃兴于大多数欧陆国家,甚至影响至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成为学前教育的新趋势。

冉麦:自然化、生活化的课程

在丹麦,人们一直非常重视户外活动,18世纪后,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丹麦人更是把户外活动当做一种审美体验,后来有人公开呼吁:四五岁的孩子不应被关在空气混浊的教室里,而应该在清新的空气里尽情地游戏和运动。1952年,全职妈妈艾拉·法拉陶创办第一所森林幼儿园后,森林幼儿园在丹麦逐渐发展壮大,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丹麦政府大力倡导“绿色生活”,使森林幼儿园更加受欢迎。丹麦政府非常支持森林幼儿园的发展,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的托幼机构,都能得到几乎均等的政府资助。

丹麦的森林幼儿园没有固定的类型,除了“森林幼儿园”,还有“自然幼儿园”“树林幼儿园”“户外托儿所”等,郊区、城乡接合部、城市中随处可见。森林幼儿园规模相对较小,一般只有二三十名幼儿,四五名教师,少数规模大的可能有上百名幼儿。在森林幼儿园里,幼儿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户外度过的。幼儿园通常在森林里有一个休息场所,而城市中离森林较远的幼儿园,会在离幼儿园较近的地方租一块农田,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户外学习环境。为了让幼儿获得全面发展,教师会为不同类型的户外活动创设不同的区域,还会为幼儿搭建小木屋或帐篷,以便开展角色扮演类游戏。利用柳枝编织的洞穴和隧道、长满青草的小丘、秋千、沙土区、火堆,这些都是幼儿游戏的绝佳空间。教师还会为幼儿提供适合幼儿使用的工具(如独轮车、铁锹、水桶等),并教他们学习使用。许多幼儿园还饲养兔子、山羊、鸡、猪等动物,让幼儿参与实践。教师还会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去识别和避免危险。经过长期发展,丹麦的森林幼儿园已有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每一种教学理念都有理论来源,并影响着教学实践。作为发源地,森林幼儿园在丹麦早巳枝繁叶茂、深入人心,北欧许多国家都纷纷效仿。

德国:“出口”森林幼儿园的国家

1993年,德国第一家森林幼儿园成立后,并未得到政府认可,政府同意试办,但提出了许多附加条件。没想到试办期内的森林幼儿园获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家长纷纷为孩子申请就读森林幼儿园,这样德国才慢慢放宽了限制。十几年来,德国政府不断邀请教育学者对森林幼儿园进行评估,还鼓励诸如儿童福利机构等相关组织出版关于森林幼儿园的刊物,使得森林幼儿园频频亮相于公众面前并蓬勃发展。

德国的森林幼儿园规模也较小,设施简单。活动流程一般为:集合—晨圈(相当于晨会)一游戏一用餐一再游戏一结束。每所森林幼儿园都有一个棚或一辆拖车用来遮风挡雨,里面还有用于放置绘画材料、书本和各种器具的桌子和凳子。每天清晨,不管阴晴雨雪,孩子们都会准时到达森林幼儿园,根据自己的节奏和行为规则探索和发现大自然。教师偶尔会不在场,让孩子有机会亲身试验和体会奉献,并从自己、从同伴、从经验和错误中学习。他们鼓励孩子去爬每一棵他爬得上去的树,教师只许帮他们下,不许帮他们上。德国自然学校/森林学校联合会会长Ute.Schlte -Ostermann表示,协会成立20多年来,没有收到一起森林幼儿园儿童严重受伤的报告,只是偶尔会发生摔伤胳膊和腿之类的轻微事故;户外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心智和身体,减少了患上风寒或流感的几率,但由于蚊虫叮咬,发生收缩性莱姆病(一种关节炎)的风险提高了。即便如此,Ostermann还是认为,比起身心的巨大收益,这点风险还是可以接受的。在2013年柏林国际森林幼儿园委员会成立典礼上,Ostermann与350多位与会代表讨论如何将森林幼儿园的理念和做法推广到欧陆之外的国家。Ostermann表示,目前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日本设立了森林幼儿园。刚到日本、韩国考察回来的她对森林幼儿园的“出口”充满信心。

日本:类型多样,政策扶持

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德国森林幼儿园的理念和模式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已逐渐摸索出“自然体验活动的对象向学龄前儿童扩大”及“为提供更好的保育环境而更有效利用大自然”两大方向,形成了包括全年型、活动型和融合型等类型的森林幼儿园体系。全年型森林幼儿园每天都会安排幼儿离开园庭,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探索和发现新鲜事物,学习与自然相处;活动型一般在特定的节日或活动日,将主题-活动和大自然相结合,让孩子体验与平日不同的绿色世界;融合型通常坐落在山脚下或海边等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大部分园庭都处于自然环境中。目前,日本的森林幼儿园已建立了全国性的交流网络体系,供森林幼儿园保育者进行交流,还提供各种线下学习、交流、参加研习会和专业培训的机会。日本森林幼儿园还获得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等多方力量的大力扶持,如2014年11月,日本下村大臣明确表示国家将考虑加大财政支持自由学校建设,以便让森林幼儿园的孩子毕业后更好地与小学衔接;2015年2月,三重县政府提出加大对县内森林幼儿园的财政支持力度;广岛大学附属幼儿园从2013年开始举办一系列森林幼儿园活动,吸引了周边省市众多幼儿园及研究机构的教师和专家到场参观学习。

美国:后起之秀,厚积薄发

2006年,美国学者理查德·罗夫所著的《森林里最后一个孩子》引发了美国人对鼓励孩子开展户外活动的关注;同年,艾瑞·肯尼和罗宾·罗杰斯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附近的瓦逊岛建立了已具备森林幼儿园雏形的雪松之歌自然学校;2007年,美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森林幼儿园——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地球母亲学校建立,此后美国的森林幼儿园开始加速发展。除此之外,美国各地分布着12个自然中心,此类中心虽没有森林幼儿园的名称,但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与森林幼儿园基本一致。

作为后起之秀,美国的森林幼儿园不仅注重户外的探索活动,还十分关注对孩子的技能培养,孩子们在实践中最终将掌握多种技能,如识别颜色、使用日常用品、简单计算、基础阅读、语言表达等。美国十分重视森林幼儿园合格师资的培养,既有以森林幼儿园为基地的校本培训,也有大学的职前培养与培训。雪松之歌自然学校是美国森林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领军者,提供森林幼儿园培训和认证项目;新英格兰安提俄克大学教育系设立了针对森林幼儿园教师、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为合格者授予资格证书。尽管美国的森林幼儿园发展滞后于欧洲,但因美国拥有几十年在中小学成功开展环境教育的经验,2011年5月,美国联邦教育部又启动了“绿色带学校计划”,将从幼儿园到中小学的森林教育涵盖其中,森林幼儿园由此获得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厚积薄发之势凸显。

森林幼儿园的诞生并非基于某个知名的教育家或某种教育理念,而是一些家长依据经验判断而自行创立的,但是它的运作和发展蕴含着卢梭、福禄贝尔、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渊源深厚。丹麦和德国有研究表明,森林幼儿园的孩子更健康,免疫系统更强,较少过敏,有更强的自我概念,对自然和他人有较强的同情心;森林教育对身患疾病(如唐氏综合症、紧张焦虑、言语障碍、自闭症等)的孩子的注意力、毅力、合作性和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如此看来,森林幼儿园不失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种新模式。

(根据《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