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高考“霸气标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
杂志文章正文
高考“霸气标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04        返回列表

丁淑文

高考临近,许多学校都会拉出励志标语,但近几年来,高考励志标语越来越“霸气”,例如:“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的大楼。”真是血腥味十足,在社会上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说起来,高考标语的存在并没有错。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苦读,本身就是一场马拉松,在中学的最后关头,为了防止临阵泄气,保持昂扬斗志,确实需要一些激励和刺激。但是,这样的激励和刺激不能偏离正确的价值导向,不能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盘点过去的高考标语,大多比较婉约,如“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拼搏比理想更现实”“满怀信心,志在必得”等,不但文采斐然,还通俗易记,不能说不励志。反观今天的某些高考标语,实在过于偏激了,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不学习,如何养活你的众多女人”“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等,宣扬的是丛林法则,以及浮躁、片面的社会现实,真是不应该出现在校园中。

其实,如今的高考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随着高考录取率的提升,职业教育的普及,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渠道日益多元,人们获取幸福生活的途径已非高考一条,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用心肯干,都能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些血腥与霸气的高考标语,将学生们的世界圈定得太小了,似乎学生的世界里只有分数,这种错误的导向不但会给学生带来焦虑的负面情绪,更可能会扭曲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心存的不是宽容,而是厚黑、对立与敌视。

被誉为教育类电影中的经典之作——《死亡诗社》,其之所以被推崇,就在于剧中的基廷老师一改传统、守旧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使他成为引领学生前行的“灵魂船长”。故事中,基廷老师的法宝是诗歌,如:“我要做生活的主宰,而不是奴隶。”“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的所有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却发现自己从未活过。”这些诗歌,其实也是一种励志语录,用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学生们需要的是长期的正面激励,而不是最后短暂的“洗脑式”刺激。在高考前,通过细心的引导,让学生们以平静的心态面对高考,其实才是最好的。这也是在教给他们面对人生重要抉择的经验。毕竟,学生以后的“人生高考”还有很多,总不能每次都让他们借助“霸气标语”,以“打鸡血”的姿态应对吧?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