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我和学生二三事
杂志文章正文
我和学生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1        返回列表

□崇左市扶绥县扶绥中学 陆秀珍

大学毕业后如我所愿,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五六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深刻地感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一定要保持冷静,要善于观察,根据不同情形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刚刚涉足这个行业就担任起307班的班主任,跟学生相处得还挺融洽的。小运是我们班的宣传委员,性格开朗,爱开玩笑,就是脾气有些急。那是一天下午的第三节课,我班是自习课,因为想了解学生的自习情况,所以我就去看看。我在我班教室走廊听见有几个学生好像在讨论什么,于是我凝神细听了会儿,了解到原来今天的值日生小运没有扫地。虽然这看起来不是大问题,但是小问题也会发展成大问题,如果不处理的话,那其他学生如何看待呢?可能以后还会有学生这样呢?这会影响到整个班的班风。想到这里,我走向小运,温和地问他今天是不是没有扫地,话音未落,小运就猛地站起来,指着我大声说:“你凭什么说我没扫地?”边说眼泪边“唰唰”地往下流。小运这样的举动让我感到非常震惊,这是我认识的小运吗?平常跟老师嘻嘻哈哈的小运怎么变成这样?说完后,小运起身走出了教室,往宿舍的方向走去。我没有马上追出去,因为想到小运此刻的情绪还很激动,先让他的心情平静下来再找他好好聊聊,于是叮嘱跟他同宿舍的几个学生留意小运。这件事过后我认真地想了想,同时也与其他两个值日生谈了谈,为什么小运的反应如此强烈?原来那两个值日生已经对小运说了很多,那时候小运已经生了气,而我又当着全班同学们的面说他,这时候等于火上浇油。确实这样的场合,他这样的心情,我处理的方式不合适啊。晚上11点多的时候,我收到了一条信息:“老师,今天我的行为过份了,同学也这么说我,对不起啊。”顿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来了,“没关系,你是个好学生,老师在这样的场合说你也不对。”我回给他一条短信。过后,教学又像往常一样恢复了平静。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好学生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很强,所以我们在指出他们的缺点时也要顾及他们的面子,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有些学生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暇关注孩子。小威是我带的第二届学生,他的例子反映了家庭教育的不可或缺。刚刚开学不久,小威的毛病就暴露出来了,上课爱打瞌睡,喜欢逗其他同学讲话,眼睛经常望着窗外,作业也不写。但他还是有优点的,他在劳动方面很积极。班上的独生子女很多,许多学生娇生惯养的,在劳动时懒洋洋的,还有的借口不舒服请假,但是小威却把劳动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那学习上为什么不积极呢?有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原来是小威的妈妈打来的,说是想了解小威在校的学习情况。正好,我把小威的情况跟她说了说,同时也表明小威是可以塑造的好学生。从小威妈妈口中,我了解到小威爸爸妈妈都是生意人,都很忙,很少与小威沟通。我想,小威在学习上的表现不佳,应该与缺少家庭关爱有关。我跟他妈妈说了我的想法,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应该跟他多多沟通,多加关心,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之后有过几次劳动,鉴于小威在劳动方面的积极表现,我在班上表扬他,并提出说如果要选“劳动标兵”应选谁呢?大家一致说选小威。过了一段时间,小威的坏毛病没有了,学习也认真了。我想我的话应该起到一定的作用了吧,他父母应该也做出努力了吧。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多与孩子沟通,多关注他们学习、生活上的状况,适当地给予鼓励。

小武是我现在教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上课时喜欢看课外书,刚开始我只是提醒而没有点名。他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多次故意在课堂上当着老师的面照镜子挤痘痘。有几次政治科考试,他的成绩都是个位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和他强调纪律。在强调纪律无效之后,我结合他的表现认真地想了想,发现他叛逆心很强,越对他严厉,他就越反抗得厉害,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家伙。看来,我只能采用温和的教育方式了。我首先跟班主任了解情况,再趁晚自习下班时,找他谈话:“小武同学,你的班主任说你其他科目成绩都很好,就是政治这科不好,如果能把政治科目提升上来,上本科是没有问题的,还有可能冲击更好的大学。”接下来我说了一些鼓励他好好学习的话。他始终没有讲话,只是静静地听,也许是在思考我的话语吧。之后上课,他也不搞小动作了,也能够跟着我的思路走了。这让我明白了,教育学生,批评不当会适得其反,有效地鼓励和表扬才是推动学生进步的主要动力。因此,对叛逆心强的学生我们要耐心、宽容,多激励。

对小运、小威、小武的亲身教育经历充分证明了,教育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