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当课堂上出现意外的声音
杂志文章正文
当课堂上出现意外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8        返回列表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蒋廷玉

在教学高二哲学内容《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实验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个内容,进而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我特意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一档节目《中科院与新中国同行》的视频。

该节目以广东一家村级卫生站配备了中科院研发的一套医疗新设备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为切入点(花费只有3.5万元;而传统的功能相似的检查设备全套下来至少需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集中介绍了中科院在两弹一星、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应用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视频刚刚播完,赵同学忽然很大声地嘟囔了一句:“放屁!”

班上很多同学听到了这个不和谐的声音,我也一样,但我没有惊诧。我笑着问赵同学:“你是说这个节目是‘放屁’吗?为什么?大家都想听听你的见解。”还没等赵同学开口,班上一位素来与赵同学关系不错的学生插话了,“老师,不用理他,是赵某某自己在放屁。”我马上制止说:“既然赵同学有自己的看法,就一定有他独特的视角,大家不妨听听。”这时,赵同学反而表现出一点不好意思了,不过,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就是觉得,中央电视台是为了进行宣传,专挑好听的讲,所以不真实。”

还没等我开口,不少同学已经开始对他进行反驳了:

“中央电视台进行宣传有什么不对吗?进行宣传就等于不真实吗?”

“难道节目中讲的纳米技术及其作用是假的?”

“中国的‘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是假的吗?”

“节目中讲月球上的永久月影区,它永远是暗的,那个照片很难拿到,但中国拿到了,刚才都播出照片了,难道这也是假的?”

……

我打断学生的“质问”,温和地问赵同学:“班上同学讲的都是事实吧?这些你都不赞同?”

赵同学说:“这些是事实,但我觉得中国还有这么多很穷的地方,电视里却说我们如何如何好,就是太假!”

我及时肯定了赵同学的“忧国忧民”意识,赵同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但是班上的学生还是不能停止对他的“批判”。

“中国是有穷的地方,但这不能证明中科院的发明创造是假的呀!”

“难道就因为中国还有穷的地方,就否定中科院的成就?就否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

我见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便示意大家停止,对“本课内容”进行了归纳:

第一,赵同学能看到中国还有不少地方穷,并敢于讲真话,班上的大部分同学也能畅所欲言,摆事实讲道理,理解并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都值得肯定。问题越辩越明,这种学风应该继续发扬。

第二,我还想对赵同学说:“赵某某同学,你对班上的集体活动很热心,我经常看见你主动为班级扛桶装水,那我能不能因为你的学习成绩还不太好就否定你对同学的热心和你的集体荣誉感呢?”除少数几个想拿赵同学开涮的学生说“可以”外,包括赵同学在内的大部分学生都说“不行”。我进而追问,如果我这样看待赵同学的话,在哲学上那是犯了什么错误?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形而上学。”“那么,赵同学根据他说的理由得出一切都是假的、《焦点访谈》节目是在放屁的结论,又是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片面地看问题。”“以偏概全。”“不实事求是。”

第三,当我们看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但是我们也要深思:怎样才能帮助我国那些穷的地方致富?如何进一步发展科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我们当代中学生能做什么?……就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时,下课的铃声响了。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虽然这节课因这意外声音的出现而无法过细地讲解课本上的内容,但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这意外看似意外,其实仍在课程当中。哲学的教学使命之一就是教人求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精神审视现实和理论,追求真知、真理。第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也是我们政治课特别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本节课,通过师生不期然的共同努力,让一个口吐脏话的学生对教育从“逆反”转向心悦诚服,从存在“思想疙瘩”转向心思豁然开朗,这对于该生甚至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学生今后的成长都是不无裨益的。第三,一节课好不好不能孤立地看我们预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应看其实际效果。从教学的本质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本节课中,全体学生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话题,由衷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热烈地参与了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我们政治科特别应树立大课程、大资源意识,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善于捕捉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良好契机,有效利用好课堂上生成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材用活,把课程上好。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