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爱的教育——记自治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黄娅娟
杂志文章正文
爱的教育——记自治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黄娅娟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4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秦越霞

2012年11月23日,在南宁市“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大会上,一位“最懂赞美”的教师荣膺奖项。据了解,这位教师经常这样赞美学生:“梓懿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了!”“乐雅的字真漂亮,书法家的字都没有你写得漂亮!”她还把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感动用心记录下来,再用飞信向家长汇报。“您是我见过的最有心的教师!”在孩子收到黄娅娟精心准备的“爱心快递”后,家长们纷纷用赞美回馈这位教师,表达对她由衷的喜爱。这位“我最喜爱的老师”就是南宁市滨湖路小学语文教师黄娅娟。

不做“暖水瓶”

不少教师习惯于做暖水瓶,心是热的,壳却是凉的。黄娅娟却不想做这样的“暖水瓶”,她认为,学生很单纯,看问题很直观,爱学生,就要让他知道。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黄娅娟很善于表达对学生的爱。

“我就是喜欢夸学生,怎么夸张怎么夸。”每天一进入校园,看到学生们,黄娅娟都会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同时还会送上她的关心和问候。比如看到陆越同学理了个新发型,黄娅娟会夸他:“哇,陆越理了个新发型耶!好帅哦!”然后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头大的孩子聪明,你是聪明娃。”这样的赞美能使学生精神一整天。

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黄娅娟总是在细微处表达对学生的关爱。比如学生的衣领没翻好,她会主动把学生叫到跟前,帮他把衣服整理好,然后摸摸他的小脸蛋说:“这样就更帅了!”她善于观察学生的神情,看到学生无精打采,她会主动询问:“孩子,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呢?”

对于调皮的学生,黄娅娟的爱就是一剂良方。班上的小乐同学曾经非常顽皮,连考试也需要家长陪同。经过细心地观察,黄娅娟发现这孩子顽皮是因为缺少关爱,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有一天刚下课,有学生来报告说小乐打人了,因为急着到教务处交材料,黄娅娟便把小乐带在身边,还对校办主任说:“我身边这位学生叫小乐,他可聪明了,我准备培养他做班干部呢。”交完材料后,黄娅娟把手搭在小乐肩上,边走边说:“你知道黄老师有多爱你吗?”小乐羞红了脸,默不做声。黄娅娟接着说:“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没有机会来领导办公室呢,我只带你来,就是想让你锻炼锻炼。黄老师希望你成为班干部,成为受人欢迎的人!你愿意吗?”小乐腼腆地笑着点点头。黄娅娟趁热打铁,继续说道:“但是要成为这样的人,首先要管好自己,你能做到吗?”小乐说:“能。”后来小乐进步很大,还做了班里的纪律委员。

在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几天,黄娅娟给班上每位同学都送了一份“爱心快递”,并随之附上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其中,她在写给学生乐雅的信里说:“黄老师喜欢‘乐雅妹妹’这样的称呼,妹妹甜甜的笑、腼腆的笑、灿烂的笑,都似生活中的阳光洒遍老师的心田……‘六一’儿童节来了,老师通过快递给妹妹带去一本书、一支钢笔、一本字帖,一是希望妹妹更加爱读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开眼界、长智慧,二是奖励妹妹用钢笔书写,给大家做榜样……”

赞美、激励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这也是黄娅娟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关键所在。

教育有绝招

黄娅娟说:“要给孩子满满当当的爱,光有爱还不够,还要有爱的方法。”

给予学生合适的奖励是黄娅娟常用的一种方法。学生喜欢零食,黄娅娟便经常用棒棒糖、巧克力、美国青豆等奖励表现良好的学生。学生爱看课外书,黄娅娟也常送书,并在扉页写上鼓励的话语。

黄娅娟在班级里引入竞争机制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最热衷于当班干,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黄娅娟从来不固定给谁当班长。每天坐第一排的学生做组长,然后班长从表现好的组长中产生,不尽心的班长会被换掉。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班长,所以学生们都很积极。竞争让劳动也成为学生们的期待。每周一和周三下午是“快乐劳动”时间,因为班级负责清洁的区域有限,全班学生不能人人都参加,黄娅娟就规定参与劳动的人数只有10人,让学生自己去班长那里报名。积极参加劳动的学生能得到一定的嘉奖。因为竞争,学生都以能参加劳动为荣。黄娅娟还在班级里开展了“创优争先”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来得早的学生会自觉早读,有些学生还会主动负责领读。

黄娅娟说:“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因此,她很注重因材施教。班上的小归同学挑食,饭量少,睡眠质量差。有一天,小归病恹恹地喊头疼,黄娅娟趁机给小归讲挑食和睡眠不足的后果,她一本正经地对小归说:“小归啊,你头疼是由于挑食和睡眠不足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改掉这种坏习惯,以后头疼会更严重而且更不好治。”小归听后,睁大眼睛说:“好吧,我一定好好吃饭,好好休息!”现在小归每天都把饭菜吃得光光的,还教育弟弟说:“不要挑食,我们黄老师说了,挑食就会像我那样头疼。”班上的小浩同学因为害怕上学,在黄娅娟还没教他之前整整一年都在接受心理治疗。为了帮助小浩走出心理困境,黄娅娟每天一早起来就给他打电话,而且天天到校门口接他。一段时间下来,小浩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开始勇敢地迈进校门了。后来,黄娅娟发现小浩喜欢玩机器人,便推荐他加入学校“梦之莺”机器人挑战队,发挥他的潜能。2007年,包括小浩在内的“梦之莺”机器人挑战队代表学校参加市、区、全国的机器人大赛,获得了全国小学组的冠军。2008年5月,他们又一起赴美参加国际机器人锦标赛,获得了小学组第二名。黄娅娟以慈母般的胸怀、恰当的方式,让一个患有严重学习焦虑症的学生转变为一个阳光少年。

有时,温柔的批评胜过严厉的责罚。一次上楼时,小炫同学走在黄娅娟前面,他蹦蹦哒哒的,一脚跨两级台阶,黄娅娟担心小炫跌倒,便提醒他说:“小炫,好好走路,小心摔着了。”但小炫觉得那样很好玩,继续跳着上楼。谁知,一个不小心,小炫真的摔了一跤。黄娅娟快步跑上去,扶起他关切地问:“伤到哪儿了?疼吗?”也许是摔疼了,小炫眼里噙着泪水,指着小腿前侧说:“腿疼。”黄娅娟边查看他的腿边教育小炫:“知道刚才黄老师为什么叫你好好走了吗?就是怕你摔着了。你看,要是早听黄老师的话,就不受这个苦了,是不?”在这以后,小炫再有不听话的时候,黄娅娟就会轻柔地提醒他:“小炫,记住上次黄老师说的哦。”小炫立刻就停止了不该做的事情。

讲究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黄娅娟的教育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飞信也传情

家校融洽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如何营造融洽的关系则是一门艺术。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与家长相处的要诀就是要拉近距离。家长期待的,正是我要努力的。”黄娅娟把家长们当做朋友,甚至把他们视为亲人。家长中,年长于她的,她叫他们“大哥”“大姐”;年龄与她相仿的,她把他们视如邻家弟妹;家长中的老人,她则把他们视为长者。有了这样的角色定位,黄娅娟便不自觉地融入真情,比如看到老人来接孩子,她都会叮嘱一句“爷爷走路小心点哦!”“奶奶辛苦了!”老人们每每看到她,都会很开心。

利用飞信和班级Q群表扬孩子们当天感动的人和事,是黄娅娟维系家校融洽关系的重要方法。有一天,她给家长们发了这样的信息:“尊敬的家长,您好!邀您共享蜜的香甜。今天进入校门,遇到文杰小朋友,他热情地问好,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一刻,快乐已在我的心底荡漾,并相信,快乐的一周已从此刻开始;上楼时,遇到了雨彤……”又有一天,她在飞信里说:“尊敬的家长,您好!邀您认识本周进步之星。小炫更关心集体了,吃完饭会主动把汤盆等收拾放好;小乐成绩突飞猛进,昨天的测试,他考了91.5分呢!他的进步,不只在于这个数字的变化,而在于他勇于超越自己……”在飞信里,黄娅娟除了与家长交流当天感动的人和事,表扬孩子们的进步,还会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黄娅娟说,她之所以将对孩子的赞美扩大到家长中,一是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家长以孩子的进步为荣,让家长将这种鼓励再次传递到孩子那里,孩子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双重鼓励,前进的动力就更足了。而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则会使家长更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

当孩子犯错时,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尤为重要。比如有一次吃午饭,小淘同学偷拿了一个鸡蛋想带回家。黄娅娟发现后,把小淘拉到一旁,严肃地教育了他。为了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黄娅娟给小淘妈妈发了一条信息,详细地说明了整个教育过程。小淘妈妈收到信息后,很理解也很感激黄娅娟的教育方式。

风雨无阻,日复一日。每天,黄娅娟都坚持给家长们发飞信,这样的习惯从未间断。现在,她的飞信已经成为家长们每天的期待。有时黄娅娟外出学习,学生和家长们都不习惯,还有家长发信息跟她说:“黄老师,我们想您了,想念您的飞信!”

爱就是幸福

黄娅娟说:“我很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幸福就是一觉醒来就又能看到孩子们的感觉。”

黄娅娟秉承“以爱育爱,收获的永远是幸福”的信念,她爱学生,就如同爱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就是这么神奇,当她把爱传递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回报她的,也是满满当当的爱。学生们爱黄娅娟,爱得纯真,爱得热情。有一次,学生正在吃饭,严泰钧同学关切地问黄娅娟:“黄老师,您怎么还不吃饭呀?”黄娅娟说:“等我忙完了再吃,你们先吃。”严泰钧说:“黄老师,您有胃病,要按时吃饭。”黄娅娟患有慢性胃炎,不能吃不利于消化的东西。一次,黄娅娟告诉学生:“今天喝的是莲藕骨头汤。”严泰钧马上接过话茬:“黄老师,莲藕不好消化,您别吃哦。”黄娅娟的肩周炎老毛病一发作,有时写黑板连手都抬不起。那天她给孩子们写板书,手疼得不行,忍不住说了句:“老师手疼。”学生们便关切地说:“黄老师,您休息吧。”杜文杰同学更是激动得站起来说:“黄老师,您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我们自己看书。”2012年4月的一天,黄娅娟要外出听课,那天晚上,王子榆同学给黄娅娟发来信息:“黄老师,明天您去听课,我们会管理好班级的,您放心吧,记得安全第一哦。”

一声声叮咛,一句句问候,都是学生发自肺腑的爱与关怀。以爱育爱,黄娅娟以言传身教教会了学生爱的真谛,用真心收获了满园的芬芳。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