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享受真实的语文——访浙江名师周步新
杂志文章正文
享受真实的语文——访浙江名师周步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08        返回列表

作者简介:周步新,女,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宁波市首批名教师,宁波市继续教育导师团导师,市特级教师跨区带徒培训班指导教师,浙江省浙派名师工作站导师。曾主持或独立承担多个省市课题,主编或参与编写相关教学用书十余本,有《享受真语文》等著作面世,并有数十篇论文发表或在国家级等各类比赛中获奖。

□本刊记者 蒙秀溪

“周步新是一个很‘真’的人,是一个懂得用生命去生活的人。周步新的‘真语文’教育便是要在每一个学生心上投下一个‘真’字,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拥有真正幸福的人生。”“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肖川这样评价周步新。她的“真语文”究竟是什么样的语文,能赢得如此高的评价?随着与她交谈的深入,记者有了明确的答案。

“真语文”的追求

在广西第二届小学语文两岸四地高效课堂观摩暨十年课改成果报告会上,记者聆听了周步新老师执教的《狮子和鹿》一课,课上,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师生真正互动交流。

……

(师在白板上列出:1.找出文中陌生的字词;2.划出文中关于描写小鹿的词语;3.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要求:同桌互听互读互评,字音是否准确,课文是否流利。同桌读对了给他鼓掌,读错了一起改正。)

师:“同学们,都读完课文了吗?”(生答:读完了)

师:“哪位同学起来讲一讲课文中有什么生字生词?”

生A:“我不知道‘纤细’是什么意思。”(师微笑点头)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B:“我想应该是‘小’的意思吧?因为词里有个‘细’字。”(师赞许地点头)

“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师继续说,“纤细就是细小的意思。”

……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次读一读课文,这一次是默读。什么是默读呀?就是读的时候不要出声。好,现在开始。”

师:“大家读完课文之后,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1:“课文说的是狮子追小鹿的故事。”

生2:“文章说了小鹿认识自己的故事。”

师:“真不错!你们都看得很仔细。其他同学呢,看懂了吗?如果没有,那就参照刚才同学的发言再读一读课文,不过这次是同桌对读,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读的时候,如果觉得对方读错了就及时指出,如果认为对方读得好就给对方掌声,好不好?好,开始吧。”

(学生又转入积极的阅读中,琅琅书声飘满会场。这时,师在白板上画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填写鹿的角和腿的优缺点)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吗?读完了请看这里。哪位同学能上来填写这个表格?”(生纷纷举手,师随意点了几名学生上台填写。学生都能正确填写表格,师露出满意的微笑)

师:“通过这么多次的阅读,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没有学生回答)

师:“没关系。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描写小鹿的句子,尤其是课文最后小鹿自言自语的那句话。”(生读书)

师:“好了,哪位同学来说说?”(学生纷纷举手)

生:“课文表达了一个道理,就是看问题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实用;任何事物都有长有短。”

师:“好!这位同学不但说出了文章的含义,还正确运用了‘不能光’。如果这位同学刚才只说‘看问题不能看外表,要看实用’,你们想想这样表达的效果还有那么好吗?”(学生略加思索后,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没有。”)

……

在这节课堂上,周步新无论是在字词解释方面,还是在文章思想解读方面,都不是机械地分析,也不是简单地灌输,而是把最简单的阅读功夫做实、做活,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就是她从教二十余年一直在追求的语文教学境界——“真语文”。“‘真语文’就是简单、扎实、真实的语文。”周步新说。

如何才能获得“真语文”?周步新认为,教师应首先具备“三心”,如此才能获得“真语文”。

要有一颗爱心。周步新说,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天性和个性,尊重和理解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表达真实想法,使之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当然,教师也应承担起引导学生的责任。如在上面的课堂中,周步新在解释“纤细”一词时,先是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再进行有效引导,强化理解。她说:“课堂中,教师应该去‘读’自己的学生,跟他们做朋友,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然后引导他们去深入学习,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做知识的‘灌输器’。”

要有一颗童心。肖川教授说:“(周步新)在披文入情的语境中导读,激活孩子的童趣,释放情感,在习作中倾听师生生命互动的原声,在作文交往中关注儿童的生命世界。”周步新童心不泯,她喜欢在课堂上和学生“玩”。如在《风娃娃》一课中,她就和学生“玩”起来了。她让学生扮演风娃娃,自己则演责怪或帮助风娃娃的人,在声情并茂的“玩闹”中,学生很快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内涵,课堂在欢笑中进行、结束。

教师是一块海绵,既要不断地挤出水来滋润学生的心田,又要不断地吸进水去充实自己的世界,因此,教师还要具备一颗爱学之心。周步新不仅重视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对提升自身素养方面也严格要求。她说:“我总以为,喜欢阅读,能够进行阅读,实在是生命中的一件幸事。若不能阅读,人生将会丧失感悟、思考、欣赏等诸多意趣,生活将是多么乏味呀!”她自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现在不管多忙,总会在睡前抽出半个小时看书,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也”,而她则一日不可离书。她涉猎甚广,除了阅读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育等专业书籍和学术期刊外,还大量阅读名家名著、经典美文、儿童文学作品,以及各种时事类文章、百科类书籍……数十年如一日的阅读不辍,为她的语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成为学生

1998年,周步新上了一节公开课,这成了她走上“真语文”教学道路的一个契机。当时,她教的是六年级《数鸡》一课。因为得知学生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所以她一上课就问:“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站起来说说。”结果一连有几个学生发问:“谁数鸡?”“数鸡的结果怎样?”“怎样数鸡?”从表面上看,学生发言很踊跃,但她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后来,经过反思,她找到了心中的困惑: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六年级的学生在预习后还需提出的吗?可见,他们仍然是在被动地学习,根本享受不到学习的真正乐趣。于是,她便开始寻找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几经实践和总结,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有让学生成为“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要让学生成为学生,首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情境。她说:“小学生的思维是具象的,所以在指导他们进行阅读的时候要创设具体有趣的情境,他们才能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文。”如上文提到的《风娃娃》一课,她通过角色扮演创设了活泼生动的阅读情境。她还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开辟“读书角”“知识小博士”园地,引导学生交流阅读经验;或在训练中及时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请他们分享看书的趣事和体会,还介绍了一些古今中外成才者爱读书的故事,促进自主阅读;或开展读书交流会、成语接龙、知识竞赛、智力抢答赛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成为学生,还要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教授一年级语文时,她总是在讲课前给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音频,优美动听的音频材料能迅速燃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她再带着肢体语言充满感情地进行范读,这样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她再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并及时表扬朗读得好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最后,她让学生自由朗读。她采取的阅读方式多种多样,如自由读、齐声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分角色读,或轻读、默读、有感情读等。

周步新认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还要教给他们自主阅读的方法。首先,要使学生学会抓住阅读的重点。如在《小马过河》教学中,她是这样教学生抓阅读重点的:(1)请学生默读写小马第二次过河的内容,找出小马能过河的原因,想想为什么;(2)让学生轻轻地把揭示原因的这句话读正确,多读几遍,并试着背诵;(3)让学生把这句话换成另一种说法,但意思不变;(4)让学生学马妈妈的样子教育小马;(5)听写句子。通过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找到了课文的重点句:“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并运用删、增、换、比较等手段,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读懂课文:碰到问题时,不光要听别人的意见,还要自己动脑筋去试一试。其次,要使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如在执教《捉迷藏》一课的2、3自然段时,她通过“引导+小结+再引导+总结”的方法,把学习的过程铺开,使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进而逐步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真正成了学生。周步新的一个学生赵虹在一封信里这样描述她的课堂:“您很重视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但是您又不给我们固定的答案,而让我们发挥想象,自圆其说。”

在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周步新逐渐形成了“清新、自然、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她的课堂就像是一幅素描,给人以“繁华落尽见真淳”的震撼,让学生从中学到“真语文”,享受“真语文”。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