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教育不应该放弃一个孩子等
杂志文章正文
教育不应该放弃一个孩子等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79        返回列表

□本栏主持:欧金昌

教育不应该放弃一个孩子

1月5日,南京的买女士一夜未眠,脑子里全是儿子委屈掉泪的样子。事情原委是,买女士9岁的儿子在南京某小学上三年级。晚上回家,儿子委屈地告诉她,学校有领导来视察,体育老师嫌他跑得不快,不让他去操场上课,语文老师见他单独在教室又怕影响不好,便让他到教师办公室站了一节课。“胖就不能参加体育课吗?胖就给学校丢脸吗?儿子不是在围棋比赛中拿过奖,给学校争过荣誉么?9岁的孩子,稚嫩的心灵能承受得了么?”思前想后,第二天,买女士还是选择去学校找老师理论。(1月7日《现代快报》)

【点评】教育不应该放弃一个孩子,对于存在某些方面缺点(缺陷)的孩子,尤其应该给予一视同仁的关爱。那种为了感官上的“整齐美观”而区别对待孩子的做法,虽然学校(其实是某些学校领导)暂时面上有光,但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校也最终会失去社会、家长的信任。

不纠结于98分与100分的

差别才是现代教育的方向

“考得98至100分的,反思的字数不限,低于98分的,反思要写一百字以上。”佛山市禅城区绿景小学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家长,在网上晒出自己接到的学校语文老师发来的这样一条短信,随即引起网友热议。对此,校方表示确有此事。(1月9日《广州日报》)

【点评】已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以此警醒受应试教育束缚的学生,陈先生忧虑学生跳不出应试思维的怪圈,从而失去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所以,是到摈弃那种“唯分数论优劣”的时候了,不纠结于98分与100分的差别,让孩子全面发展,才是现代教育的方向。

“检举他人”的考题不应该出现

各高校的期末考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网络上疯传这样一条微博,内容是山东大学某学院期末考试最后一道题:“(18分)选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视与主流答案相符程度给分,完全不相符得0分。”出题的教师表示,这道题考核的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同事相互评价,通过这种理想的绩效评估,被评估者不仅可以从自己、上司、部属、同事甚至顾客处获得多种角度的反馈,也可从这些不同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使以后的职业发展更为顺畅。(1月19日 中国之声《央广新闻》)

【点评】哪怕是企业管理类专业的考题,也不应该这样“赤裸裸”要求学生去检举他人。在社会生活中,打小报告等做法都是令人厌恶的,作为管理类专业的教育,尤其应该倡导良性、和谐的人际关系,以这样的方式出题,或许老师达到了考查学生的目的,但却有可能使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所以无论从哪些方面来看,这样的考题都不应该出现。

幼儿园“集体婚礼”要做好引导

1月11日下午,郑州一家幼儿园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集体婚礼”。会议室里响彻着《婚礼进行曲》,小“新郎”牵着小“新娘”的手,依次走上台。老师和家长代表担任主婚人,按照大人结婚的程序,新郎和新娘都要接受询问、宣誓。小“新郎”们单膝跪地,给小“新娘”戴上结婚戒指。然后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紧紧拥抱,表达爱意,更亲密的,还当众吻了一个。当日有100多个孩子“结婚”,全部是“自由恋爱”。(1月14日《郑州晚报》)

【点评】首先要指出,该事件并不像某些评论指责的那样恶劣,幼儿园举办“集体婚礼”,不过是一场放大版的“过家家”,没有必要上升到“催熟孩子”“摧毁童真”的地步。但家长和老师还是应该做好引导,在“婚礼”过程中,大人应该注重引导孩子认识关爱、责任、家庭等意识,如果仅仅为了模拟成人婚礼的场面,让孩子看到的只是物质表面的浮华,那这样的“集体婚礼”还是不合适在幼儿园中举办。

校园监控用于课堂

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近日,一张某高中电子公告板的照片在微博热传。该公告板实名批评学生的各种违纪行为,包括上课转笔、坐姿不正、回头与异性说笑、趴在桌子上不学习、打盹睡觉等;批评不但直接指出姓名、班级,甚至具体到某一节课。据安徽卫视报道,这一电子公告板来自石家庄二中。其严格程度令众网友直呼“太凶残了”“读个书忒不容易了”。也有网友表示他们学校也有类似情况,不少网友认为这种严密的监控“太过了”。(1月17日《信息时报》)

【点评】安装校园监控,初衷是为了校园安全,而该中学却把监控直接用于监控学生的个人行为,这样的做法确实“太过了”。学生上课的行为,理应由上课的教师来掌控,学校不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上加强培训和管理,而是通过“偷窥”的方式来监督学生,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尽管校方解释是“为了学生好”,但这样的方式显然不能让学生信服和接受。学生上课为什么睡觉?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教师除了提高教学水平外,摒弃应试教育那种“填鸭式”的课堂,恐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