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和学生“赌”一次气
杂志文章正文
和学生“赌”一次气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2        返回列表

桂林德智外国语学校 石向东

“既然没有人理我,你们就自己看书吧!”说完,我便坐在讲台边的椅子上。此刻,教室里一片寂静。

5分钟之前,我给学生朗读散文《让地球充满生机》,然后提问:“这篇散文想告诉我们什么?”接连问了两遍,学生都没有回答。我很纳闷:为什么学生不回答我的提问。第三次,我换了一个问题,教室里还是鸦雀无声。我有一种“无人理睬”的羞辱感,直接把书往讲台上一撂,说:“一点反应都没有,你们这是怎么了?”

快下课了,教室里依然很安静,学生们在默默地看书。我整理了一下思绪,说:“其他科任老师跟我说你们班的学生很‘闷’,原本我不相信,今天算是见识了。你们是不是对我这个政治老师有意见呢?”

连续问了3遍,学生们只是看着我,没人回答。

“既然这样,下节课你们还是自己看书吧!”我赌气地说。

片刻之后,班长站起来,说:“老师,对不起。我们不发言是一个习惯,以后我们会改正的。”一个男生小声地说:“有的同学担心答错被人取笑,所以不愿回答。”

原来如此!

下课了,我回到办公室,碰巧地理老师来找我,提到了跟我同样的遭遇。她说:“几乎每个老师都这么说,这个班就是这样,课堂提问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没办法!”

此后3天,我都在外地开会。整整3天,我都在思考要如何面对这个班的学生。

周日晚上回校,我打开办公室的门,发现地上躺着一封信。谁会把信从门缝里塞进来呢?

打开来看,信是这个班的学生所写,大意是同学们习惯了沉默,课中很少有人主动回答问题,同学们对老师没有偏见和不满,经过反思,已经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将会努力改变现状。信的后面还有全班同学的签名。看完信后,压在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我“赌气”的行为总算有了台阶下。

晚上,我值班。

晚自习快结束时,我请学生们停下手中的笔,说:“我看了你们写给我的信,觉得有必要和大家聊聊天。”说完,我发现学生们似乎松了一口气。

我继续说道:“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地方,看书获得知识,动手、交流获得能力。课堂需要纪律,但不等于沉默不语或凝视不答,这不是思考,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学习方式。”

压抑的氛围缓和了许多,很多学生开始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中我了解到了学生们沉默的原因。

原来,刚入校时,几个男生故意嘲笑和讥讽那些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尤其是回答错误的同学,说他们不懂装懂,真丢人!久而久之,就没有人主动回答问题了,沉默成了习惯。

在我的“刺激”下,这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活跃了不少,但我仍感觉这种“改变”只是因为我的“赌气”,实际上并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

有一天,我在食堂吃饭,碰到了该班的数学老师,她对我说上周在该班上课很生气,甚至停了两节数学课,干脆让学生自习。看来,她也和该班的学生“赌气”了。我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学生并没有真正改变。

我想我需要等待,给予学生时间,等待他们成长。

很长一段时间,该班学生上课沉默的现象还是反复出现。不过,和学生“赌气”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在特定的情境下,解决特定的问题还是有一定成效的。现在,该班变得越来越好,课堂上经常出现笑声甚至“争吵声”。

有时候,教育的效果往往蕴含于教育教学“事故”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有心改变,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教育目的。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