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要领及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杂志文章正文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要领及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86        返回列表

□北海市第五中学 吕英明

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常见的一种课型。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以下简称《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中,每个单元Section A和Section B的1a—2c通常都是听说课型。通过听说,学生可以学习词汇、理解语法结构,并为后面Section A和Section B的3a-4c及Read-ing的教学做好铺垫。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下面笔者结合《英语新目标Go for it》这套教材,就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要领及如何开展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听说课基本上按照“先说—后听—再说”的流程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把“先说”看作是听前活动,“再说”看作是听后活动,听与说互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这一基本模式衍生出多种更具实效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听说课教学,归纳起来有以下5种派生模式:①先说—后听—仿说—延伸说(一种较为完整的先听后说模式,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模式);②先听—仿说—延伸说(该模式主要针对内容浅易且学生较熟悉的话题,以完整的听力输入为主,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听的良好习惯);③先说—后听—仿说—仿写;④先听—后说—再听说(该模式集中于实际意义的听说,需要有良好的内容题材和完整的人物设计);⑤先听—后说—仿说—泛读。

二、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要领

根据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结合《英语新目标Go for it》教材的特点,笔者就初中英语听说课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要领:导入要新,情境要真,分析要简,以说导听,以听助说,听说同题。

1.导入要新。即教学导入设计要新颖,并且能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服务。此外,导入设计应以学生的“旧知”为依据,以“情景”为导向,引领学生自然进入“新知”的学习。常见的导入方法有旧知复习导入法、生活话题导入法、“头脑风暴”导入法。

2.情境要真。即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提供给学生的情境应是自然的、相对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语言和学习语言。”因此,只有当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时,才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迅速地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创设相对真实的情境应满足两个条件:一要有信息沟;二要有目的。

例如,在执教《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1 My name?蒺s Gina的Sec-tion B时,利用句型“What?蒺s your tele-phone number?”练习数词,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班里准备编制一个全班通讯录,请每组选派两个人(一人问,一人作记录)对全组同学做一个调查,调查内容是本组同学家的电话号码。这个情境的创设满足了上述两个条件:①调查与被调查的同学存在信息沟;②调查的目的是编制全班通讯录。因为这个情境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能很快回答出来。

3.分析要简。张振邦教授指出:外语的习得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中学生学英语首先应该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接触英语,初步获得语感,然后在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归纳出有规律的东西,这就是语法。对于在《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中每个单元Section A的1a—2c出现的语法知识,可多采用归纳法(或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例如,在执教《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 5 I?蒺m watching TV的Section A时,文章出现的语法为现在进行时,我们可以按照“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的步骤进行教学。现在进行时的构成与用法以及现在分词构成的归纳都很简单、精炼,老师的分析和讲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分析要简”在这个环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以说导听。即在“先说—后听—再说”的教学模式中,“先说”被看作是听前活动,围绕听说共同的话题,通过说的活动,导出听的活动。“先说”的活动主要有引入新课话题、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和句型、通过有关活动熟悉和练习新句型、提供“听”的背景知识、预测“听”的内容等。

例如,在执教《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10 I?蒺m going to be a bas-

ketball player的Section A时,我们可以先引出有关“职业”的英语单词,在对新单词进行音形义处理的过程中输入含有新语法结构“be going to”的句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出“be going to”的用法,然后再进行练习,最后通过讨论引出“听”的话题,并就“听”的内容进行预测,从而实现“以说导听”。

5.以听助说。即在“先说—后听—再说”的教学模式中,“再说”可以被看作是听后活动,围绕听说共同的话题,通过“听”的活动,导出“再说”的活动。在“以听助说”这个环节,“听”的活动通常为“三听”,那就是初听大意,再听细节,三听解惑。

6.听说同题。即在“先说—后听—再说”教学模式中,听说都借助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围绕本单元的话题,开展听与说的活动。“听”主要是语言的输入,“说”主要是语言的输出。笔者认为,在“先说—后听—再说”教学模式中,“听”“说”互为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先说”是为了“听”,“听”是为了更好地“再说”。然而,“先说”通常为控制性的说,“再说”为半控制性的说和非控制性的说。听说同题强调的是语言输入与输出的一致性。例如,上文提到的教学《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10 Section A部分,听与说的话题都是谈论未来的计划,运用到的语法知识都是“be going to ”,用到的词汇都与职业相关。

三、设计听说课教学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引起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如利用“传声筒”的形式练习“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活动过程可设计如下:

①The teacher writes information on some pieces of paper.

②The class is divided into 4 groups and each group is given a piece of paper.

③After S1 reads it,S2 asks:

S2:What did the teacher ask you?

S1:He / She asked me where you had your breakfast.

……

“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练习,用“传声筒”的形式很有趣,课堂氛围很活跃。

2.关联性。教学时开展的活动与活动之间要互为关联,且排序合理,以保证活动开展得充分有效。有时教学需要根据内容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环节,降低活动的难度,以确保活动稳步推进。

3.实效性。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重在“有效”二字。因此,设计的教学活动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交际能力为目的,切忌为“设计”而设计,为“活动”而活动。

4.目的性。活动的开展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时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一些动手的练习,千万不要把它上成实验课或劳技课,而要让学生用英语来描述操作过程,这样才切合英语教学的目标。比如,教学用英语描述“How to make an apple milk shake”,活动过程可以这样设计:

①Review the process of how to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②Discuss the ingredients of an apple milk shake.

③Discuss the process of how to make an apple milk shake.

④Get two or three groups to demonstrate.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课的“复习”“讨论”“汇报”等活动,始终没有离开学英语、用英语这一目标。

5.可行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活动实施的可行性。

6.生成性。强调活动的可变性和灵活性,要求教师关注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的生成性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在语言实践中产生,这才是真正的生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活动进行预设,但不能完全依赖预设,否则就会造成只有预设的精彩而没有生成的精彩。

除了上述6种基本原则,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还应关注活动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益智性等。总之,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活动与语言实践相结合,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课型之一。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材,正确把握英语听说课的基本教学模式,领会听说课的教学要领及听说课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方面下工夫,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行为,就能打造出“听说课”课型的高效课堂。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