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8        返回列表

□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 陈 敏

编者按:2010年,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针对本校各年段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调研,将各年段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优化策略作为研究切入点,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对学科有效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优化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行为评价等,取得了可喜的教研成效。

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分析学生的学情,明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预案和教学方法。备课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独自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或相同年级的老师共同研究教材,一起商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活动。这里主要阐述教师的个人备课。

1.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于琐碎、也不宜面面俱到。笔者以为,一节课切实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即可。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至于其他的教学目标,如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等可以作为一般的教学要求。

2.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一篇课文所涉及的知识包含字、词、句、段、篇,如果教师在备课时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教学时就容易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敢于取舍,对于哪些内容当讲、哪些内容不当讲、哪些内容当多讲、哪些内容当少讲、讲到什么程度、大概用多少时间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改变教学模式

(一)分层教学法

1.分层读书法。“分层读书”是指:一读通字词,二读知大意,三读解疑惑。这“三读”在不同年段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低年级重在通字词,中年级重在知大意,高年级重在解疑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可见,低年级学生读书重在通字词是有据可依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可见,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等是教学的重点。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仅仅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还不够,还要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解决心中的疑问。

2.分层练习法。分层练习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别布置有梯度的作业。

(二)取主舍次法

取主舍次法,即一节课只讲或多讲主要的内容,不讲或少讲次要的内容,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比如,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动态描写,什么是静态描写,那么这节课就要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要勇于舍弃一些不必要的教学内容。

三、简化教学环节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简约之美——我的好课设计观》中指出:“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由此,语文课千头万绪,模糊一片,甚至失却了纯真的‘语文味’!我以为‘大道至简’,语文课必须返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学时没有必要设计太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太多的学习“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比如老师们爱提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孰不知体会的过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却会因为这种追根究底的提问而心生恐惧,丧失探究的兴趣。因此,就语文教学而言,按照“读好书一写好字一解疑惑一做练习”几个环节进行教学就可以了。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