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勤学善思 和谐共进——南宁市良庆区大联小学建设数学教研组小记
杂志文章正文
勤学善思 和谐共进——南宁市良庆区大联小学建设数学教研组小记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14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欧孔群 张竞文

2012年,在南宁市中小学示范性教研组建设工程评选中,南宁市良庆区大联小学(以下简称大联小学)数学教研组凭着突出的教研成果,在众多教研组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批“南宁市小学数学示范性教研组”称号。

大联小学数学教研组共有教师24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8名,“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优秀学员1名,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展秀婷特级教师工作坊成员1名,南宁市教学骨干6名,南宁市良庆区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1名。该教研组积极进取,勇于变革,不断激发教师的教研活力,提升教师素质,逐步形成了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的教研文化。该教研组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学校其他学科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使学校形成了浓厚的教研风气。

变革:焕发新活力

说起本校的数学教研组,大联小学的校长黄英仁感慨于该教研组的巨大变化。他说:“以往数学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时,多数老师只是听中心发言人讲,即使有些老师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可由于组内成员多,很多时候还没轮到自己发言,活动就结束了。现在,教研活动在小组内开展,规定每人必须参加,人数少了,人人都有机会发言,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

教研组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真正收获教研成果?2010年,李为定副校长决定改变数学教研组原有的结构设置,把教研组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组,三个年级组的组长根据本组的教学实际,组织组内成员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如每个学期开学伊始,各年级组的每个成员都要提出2—3个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感到困惑的、有待解决的问题,组长将问题集中起来,确定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为本组的教研主题,然后紧密围绕教研主题,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主管三个年级组的教导主任李菊娟要参与并指导各年级组的教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各年级组的组长要与组内成员共同完成整个学期的教研任务,并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变革后的数学教研组分工明确,教研工作有的放矢,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黄洁彬老师是数学教研组中年级组的组长,2012年秋季学期,在征集大家的意见后,她将组内老师普遍感到困惑的“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作为本组的教研主题。确定了主题,组员们开始了思考和探索,在对比课改前后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后,他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课改前,在教学“计算”这一内容时,教学方法单一,但学生学得扎实;课改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倡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学生的计算出错率却增加了。如何让学生既能扎实掌握传统算法,又能开动脑筋,掌握多样化的计算技巧呢?黄洁彬带领组员们积极探究、实践,通过反复分析组员古迎春老师的《用一位数除三位数》教学案例,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失误并非因为基础知识没掌握好,而是由于粗心、马虎,没有进行检验,书写不规范等。为解决这些问题,组员们提出了培养中年级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具体要求,并把这个要求坚持不懈地落实到教学中。“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普遍形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个主题研究也解决了我的教学困惑。”古迎春老师这样说道。

和中年级组一样,在2012年秋季学期,低年级组针对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问题开展了专题教研活动;高年级组则以组员杨健梅老师参加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解决问题”专题赛课活动为契机,集体深入研读、对比教材,研究“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开展了“如何有效使用主题图”的专题研讨。

变革后的数学教研组,其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明显增强,各年级组都有了明确的教研方向和主题,并且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教研工作的主角。大联小学数学教研组的变革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研工作效率,使数学教研组焕发出新的活力。

结对:携手共成长

为使新、老教师共同提高业务水平,大联小学数学教研组还实施了“青蓝工程”,让新、老教师“结对子”,建立“师徒”关系,开展“传帮带”。老教师给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青年教师给老教师讲解教学新理念和新技术,“青蓝工程”不仅提高了结对双方的业务水平,还增进了教师间的情谊,营造了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联小学青年教师陆秋月对自己在2010年上的那节公开课记忆犹新:“由于课前对教材的解读不够准确,抓不住教学重点,课堂很混乱,教学效果之差可想而知。”课后,陆秋月的“师傅”梁明巽老师主动找到她,和她一起重新研究教材,一起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及点评,一起准备教研活动材料。每次陆秋月上课,只要有时间,梁明巽都会到她的班上听课,课后从教材解读、教学预案及课堂教学等方面,细致地指导陆秋月。同时,陆秋月经常抽空听“师傅”讲课,虚心请教。经过一个学期的“帮带”,陆秋月的教学水平有了全面提升,在2011年春季学期“解决问题”专题赛课中,她荣获了校级一等奖,她的课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学生的喜爱。在陆秋月进步的同时,梁明巽也受益匪浅,她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不仅是师徒关系,还是同伴关系,我常常从陆秋月身上学到不少新东西。原本我在计算机操作、电教平台的使用等方面不是很熟悉,在陆秋月的帮助下,现在我学会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可以自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了。我希望我们继续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011年9月,刚毕业的杨贵玲成为大联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跟许多新教师一样,杨贵玲在工作之初也遭遇了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环节不清晰、无法有效调控课堂等问题,这让她感到异常沮丧。时任数学中年级组组长的李菊娟老师看出了杨贵玲的忧虑,主动与她“结对”,建立“帮扶”关系。针对杨贵玲初入职的教学问题,李菊娟采取“青年教师上好一节课”的策略,让杨贵玲在备课时做到依据课文内容确定“教学主题”,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理清“教学思路”,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流程,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杨贵玲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了教学业务,并在2012年南宁市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整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现在我学会了抓住教学主题,掌握了有效调控课堂的技巧,教学流程清晰了,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了,李菊娟老师的帮助和教导让我深深受益。”对于自己的成长,杨贵玲这样说道。

“青蓝工程”有效地整合了教研组内的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步伐。教研组还以“青蓝奖教”的形式评出校内“优秀教师”“优秀团队”,以评先进为载体,帮助这些优秀的教师和团队推广经验,催生持续发展的动力。

两年多来,大联小学的数学老师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不断成长进步,在各种赛课活动中频频获奖,共有300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获奖、发表。2009年,谢肖英老师主持的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广西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的研究》的子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习的研究》获得研究成果一等奖。目前,大联小学数学教研组还承担了南宁市良庆区“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之策略研究》等6个课题的研究,并参与广西“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A类课题《南宁市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教育改革样本实验。

示范:带动多方多学科

数学教研组在教研方面的良好进展,在全校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学校其他学科教研组的发展。

“我们平时也开展教研活动,请专家来校指导教师教学,把教师送出去培训、听课,但效果还是不够理想。”语文教研组组长黄彩雯说,“现在,本校数学教研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多次向他们学习取经,并且邀请李为定副校长来指导我们开展教研活动,去年以来,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教研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2年秋季学期,语文教研组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契机,把“聚焦课堂教学”确定为教研主题,生动活泼的讨论活动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

大联小学数学教研组的辐射、引领作用还延伸到了兄弟学校。2012年6月,大联小学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来到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连山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在此期间,该教研组开展了“如何有效使用主题图”专题教研活动,引发了连山小学老师们开展主题教研的兴致。在连山小学教师们的邀请下,大联小学数学教研组派出组内各年级组长进行帮扶指导,就如何开展教研活动、如何收集和确定教研主题进行了详细讲解,主动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在共同开展教研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连山小学的老师们提升了教研水平,大联小学的教研活动则得以深化。

回顾本校数学教研组的发展历程,李为定副校长说:“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校将继续努力,使各学科教研组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