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iPad进课堂”,是好还是坏?
杂志文章正文
“iPad进课堂”,是好还是坏?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90        返回列表

如今,教育信息化已是趋势,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学校甚至还把iPhone、iPad等昂贵的“苹果”产品引进课堂,运用于日常教学。甚至还有不少人主张把纸质课本变成电子课本,学生以后上学只需携带一个薄薄的平板电脑就可以了。无疑,这些做法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由此引发的争议也不小。

黄洪基 上海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

iPad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活方式,已经与这一代人的成长密不可分,因此不能因噎废食。成人们用成人的视角去看待,其实过虑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担心,主要是家长没有把握好尺度,如果家长能够合理引导,把握好尺度,就可以让这个新生事物的优势得到有效利用。

罗崇敏 原云南省教育厅厅长

我关注到了最近北京有学校在班级里使用iPad进行教学的现象,对于是否应该推广iPad进课堂,我认为新技术有帮助提高教学质量的地方,但学校不要过分鼓励使用这一工具,应该尊重学生家长的意愿,可以引导,但不能强制。

孟静依 北京海淀区某小学教师

我是坚决不主张将iPad引入课堂的。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和沟通能力。而iPad的使用对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扼杀,因为它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双线互动”变成了师生间的“单线联系”,很容易造成学生性格孤僻。

华爱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不应该玩iPad,而应该多接触真实的世界,多接触玩伴,搭搭真实的积木,或到自然界中去,不要沉迷在网络世界里。iPad只是一种练习而不是学习,年龄稍长后对真实世界有了认知后,再去进行表征世界的练习相对合适一些。

张 旭 北京朝阳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

和虚拟世界交流的时间多了,孩子失去了跟人交往的机会,这样自然就失去了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此外,从生理发育角度出发,iPad等电子产品中的很多画面都采用明亮的色彩,视觉刺激过于强烈,而儿童的视力尚未发育成熟,过长时间的注视会引发孩子视神经疲劳,甚至会诱发近视。

乔爱玲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

互联网进入课堂也曾遇到一些质疑,但目前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已经非常普遍。iPad的境遇与此类似。我们教育工作者理应有一种前瞻性的目光,不能墨守成规,对于先进的东西,要积极地为我所用。高科技的东西应该是服务于人类的,关键是学校怎么去正确引导孩子使用这类产品。

顾九华 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

现在杭州各中小学的平板电脑进课堂尚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平板电脑进课堂属于移动教育内容,它不可能全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和现有的科技手段,而是互补的,它的引入最终是辅助教学。用好它,有很多很好的功能,比如资源共享,比如能打破传统教室这一概念,只要有网络,人手一个,都可以上课。

吕女士 学生家长

我在想,如果iPad这样的平板电脑真要进入课堂,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退一步讲,哪怕家庭有能力购买或者学校配发,但谁敢保证孩子不拿这个东西做其他事?教师在某些特定的课堂上使用倒可以,但如果让孩子长期这么带着这个东西,反正我是不放心。

韩安德 EF英孚教育青少儿学校教务总监

无论使用何种电子产品都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完全取代家长对孩子的面授辅导。建议家长首先与孩子达成学习共识,例如规定使用iPad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并控制电子游戏的使用等。对3—5岁左右的儿童,每天使用iPad或其他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