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广西教育》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学生心中的“太阳”——记南宁市第三中学特级教师杨泰金
杂志文章正文
学生心中的“太阳”——记南宁市第三中学特级教师杨泰金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145        返回列表

本刊记者 蒙秀溪

平时,学生从不称呼他“杨老师”,而是叫他“太阳”。为什么叫他“太阳”?原因很简单,他曾如此向学生自我介绍:“‘杨泰金’倒过来怎么念?就是‘金太阳’嘛!”于是,“太阳”成了他的代名词。

“他用他的热度温暖了我们,让枯燥的学习生活多了许许多多的色彩。他就是我们的太阳,照亮了我们!”虽然已经毕业三年,且远在北京大学读书,可南宁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南宁三中)2012届学生吴葆宁仍能感受到“太阳”所散发的热量。

阳光照在课堂上

初三毕业后的暑假,吴葆宁参加了南宁三中组织的鲲鹏夏令营。那一次,他真正认识了“太阳”。“没见‘太阳’之前,我就听说过他的大名了。当时,我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会是一个不苟言笑、高高在上的严师。可他那一番‘自剖式’、颇具幽默感的自我介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多么智慧、多么可亲的老师呀!”吴葆宁回忆说。

幽默,是杨泰金与生俱来的品质,所以就连在不少学生看来是艰涩枯燥的物理课,经他的“深加工”,也变得“鲜活幽深,灵真趣动”了。

对于这一点,杨泰金的学生陈方源感触颇深。陈方源告诉记者,上《摩擦力》一课时,杨泰金提了两桶泥鳅来上课,原来,他要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抓泥鳅大赛。课堂热闹起来了。学生们使出浑身解数,却没几个人能抓住泥鳅。此时,杨泰金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泥鳅为什么这么难抓?由于有了亲身体验,学生很容易就联系到了新课的知识。

到判定摩擦力方向的环节时,杨泰金也“不讲”,而是让学生“做”。教室里便出现了这样的“奇景”:50多名学生,一人拿着一支试管刷在自己脸上来回刷,通过“刷”脸感受摩擦力的方向。“这是‘太阳’的独门秘技——‘刷脸’。‘太阳’的课就是这么简单有趣,不是枯燥的讲解,而是通过有趣的实验,让我们去思考、学习。真是妙极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陈方源依然兴致盎然。

“课堂是学生领悟知识、放飞想象的地方,教师应该放手,但这不意味着‘放牛’。”杨泰金说。他认为,课堂既是学生自由驰骋的牧场,也是教师精心耕作的田地,所以教学要张弛有度。“弛”为放,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内化的过程;“张”为收,教师要适时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课堂上,对于概念、知识的讲解,他“弛”,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于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知识的迁移,他“张”,通过提问、追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太阳’教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能力,是自学、思考、判断、创新的能力。他通过活泼有趣的方式,为我们拨开了物理学习的迷雾,增添了物理的魅力。这样至大而简的物理课,或许只有‘太阳’才可以从容驾驭。”现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系的黄子,回忆起恩师的课堂,眼中仍流露出崇敬之情。

阳光照在生活上

“学习中,‘太阳’是我们的老师;生活上,他是我们的朋友。”在王忻如眼里,杨泰金就是这样一个亦师亦友的人。王忻如家在北海,2012年第一次远离父母,到南宁三中求学。入学的第一个周末,当看到本地同学都纷纷回家时,她感到了深深的失落。但这种失落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杨泰金把他们几个外地生邀请到了他的家里,一起包饺子、烧菜,一起吃饭、聊天。“那种感觉就像在家一样,非常温暖。高中三年,我们不知到‘太阳’家蹭了多少次饭,那些都是非常珍贵美好的回忆。对我而言,‘太阳’不仅是老师,更是父亲,给了我许多温暖。”王忻如说。

“朋友”“父亲”,是杨泰金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在他面前我们可以肆无忌惮,也可以倾吐心声。”他的学生刘江告诉记者。他记得,高一入学听高年级学生介绍学校情况时,杨泰金调灯光以营造气氛,竟有学生调侃说:“太阳,你不要调皮啊。”他记得,高三的一节晚自习,杨泰金详细分析了他的每一次考试,帮他找回信心。他还记得,临近高考时,同学们经常约杨泰金逛校园,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这样的事情对杨泰金的学生来说早已屡见不鲜了。曾有一名成绩中等的学生,在与杨泰金“逛校园”后,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全国物理“奥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后获保送北京大学。“逛校园”之约已然成了杨泰金的“招牌”,以至于曾有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抱怨”说:“太阳,你教了我三年,都没有跟我逛过校园呢,我的高中生活都不完满了呀。”

而对已毕业的马晓君来说,最难忘的是过生日。每到学生生日,杨泰金都会组织其他学生为“寿星”准备“生日礼物”——晚读前,同宿舍的同学一个个在讲台上“报料”,报出“寿星”的爱好、优点和自己对“寿星”的评价,并送上真诚的祝福,最后是一起为寿星唱生日歌。这是杨泰金为每一届的每一个学生精心准备的“保留节目”。

杨泰金致力于建设快乐班级。写“接力日记”,是他带班的一个诀窍。每天由值日生主笔写日记,其他同学可以就此发表意见。日记内容很丰富,有社会热点、学校活动、班级管理、对某个老师的点评,也有漫画、影评、诗歌,还有搞笑段子,俨然是一个动态的师生论坛。杨泰金说,现在的学生很有想法,教师要给他们提供发表意见、宣泄情绪的途径,以愉悦其身心,教师还能从中引导其做事、做人。

阳光照在心灵上

“你要知道,上大学后,没有人会关注你高考考了多少分,它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我们身上闪耀的优秀品质——爱心、宽容、坚韧、乐观、努力、谦虚、踏实,才更能赢得他人的赞赏。分数不是你的信仰,你的信仰是更加美好、质朴的东西。”这是杨泰金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学生韦江文精心誊写了好多份,贴在课本的封面上,以此警示自己。

“成绩以外,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更为重要。”杨泰金说。为师多年,他坚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学生刘江说:“‘太阳’最让我敬佩的,也是他一直强调的,就是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杨泰金的讲义上,每一道题都密密麻麻地写着解题步骤,严格按解题格式书写,一丝不苟;他上课用的PPT,总会加入新的材料和新的研究成果,不会用别人的或上一届用过的。“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太阳’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从他身上我认识到:只有追求完美,才能把事做好、做出色,这将影响我的一生。”刘江说。

在学生钟东杉的眼中,杨泰金还是一个孝子。2010年,杨泰金的父亲因病住院。那时,杨泰金既是班主任,又是4个班的物理老师,还是学校物理竞赛的总教练,一周有24节课,加上家庭琐事,压力非常大,但他坚持亲自护理父亲。每天下晚自习后,他都要到医院照顾父亲到凌晨4点,然后匆匆回家梳洗,再赶到学校和学生一起出早操、早读。钟东杉说:“‘太阳’的孝行让我们很感动,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对为师者的最高评价。多年来,杨泰金以他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成为学生成长的指路人。

【人物小档案】杨泰金,南宁市第三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广西基础教育名师、广西新课程改革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优秀学员、自治区优秀班主任、南宁市教坛明星、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工》封面人物、中国教育台《名师讲堂》主讲教师,9次获得全国、自治区、市教学大赛一等奖,有多篇论文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核心刊物发表,参加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并主持市级课题《优化高中物理课堂结构的实践研究》。

(责编 周翠如)